《天书奇谭》修复版上映,重温童年的同时这些背景你得知道
北京晚报 | 作者 黄西蒙

2021-11-19 16:48 语音播报

城事

最近经典国产动画《天书奇谭》修复版上映,让不少观众“重温童年”。这部1983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动画,在今天仍能有长盛不衰的口碑,不仅与其精心创作的内容有关,更在于其中的中华文化的意蕴。相比很多动画“舶来品”式的画风,现在越来越多的观众更加认同《大闹天宫》《天书奇谭》这类原汁原味的国产动画风格。而且,《天书奇谭》背后有不少中国历史文化的元素,很值得玩味。

4K修复版《天书奇谭》海报

“天书”的历史隐喻

“天书”在《天书奇谭》中是一个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要素。天宫里的袁公负责看管“天书阁”,在他发现书中玄奥知识后,便生出将这宝藏带向人间的念头。此后,袁公将天书和法术传授给蛋生,想借助仙家的能力造福于民。

“天书”的存在,象征着诸神与凡人之间的信息认知差,而袁公就是那个试图缩小二者差异的角色。显然,这是不被天宫允许的。最终,袁公被锁上铁链,带回天宫,等待他的恐怕是严酷的惩罚。

袁公在作品中被塑造成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角色,他的自我牺牲精神让不少观众为之动容。而袁公最终的命运,在《天书奇谭》里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也更意味深长。

不过,历史上真正的“天书”事件,并没有什么牺牲与奉献精神,而更像是一场政治上的闹剧

北宋真宗年间,为了粉饰自己的统治,宋真宗先后五次假托天神制造了所谓的“天书”,又封神泰山,大肆宣扬自己的“丰功伟绩”。朝中多数大臣自然也明白其中的缘故,纷纷附和宋真宗的表演。这些天降祥瑞告诉世人,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是合理的,而宋真宗也是保境安民的好皇帝,认可宋帝国的现状,是天下臣民的唯一选择。

宋真宗像

虽然这个把戏在今天看来相当荒唐,但通过祥瑞来证明自身统治合法性的做法,在十分重视“天意”的古代确实屡试不爽。不论是王莽还是宋真宗,甚至那些底层的起义者,都想从中获取来自上苍的“精神支持”,进而为自己的身份增添光彩。

《天书奇谭》的故事取自明代神魔小说《平妖传》,讲述的就是北宋真宗时期的事。这其中讽刺与隐喻的意味十分明显。《天书奇谭》中有不少讽刺官场黑暗的元素,也有一些看似荒唐实为批判的桥段,可谓是继承发扬了原著的精神。

罗贯中、冯梦龙著《平妖传》

《平妖传》:罗贯中原著 冯梦龙增补

《天书奇谭》背后的《平妖传》(又名《三遂平妖传》)到底是怎样的一部书?其实,这部作品也经过了比较漫长的创作过程,这种做法在古代小说史上并不罕见:后面的作者根据前人的创作蓝本,进行续写、修改等。《平妖传》最早是罗贯中写的一部以宋代王则起义为故事原型的小说,一些基本元素都已经出现,但平心而论,其传奇性较弱。罗贯中版的《平妖传》共20回,后来冯梦龙在此基础上改写为40回,成为后来的通行版本。因此,我们今天看到的《平妖传》,一般都署名为罗贯中、冯梦龙著。

冯梦龙笔下的《平妖传》充满着仙家气息,纳入很多灵异神怪的元素。其开篇就说:“生生化化本无涯,但是含情总一家。不信精灵能变幻,旋风吹落活灯花。”不过,《平妖传》中的角色与《天书奇谭》还不太一样,比如小说中的角色蛋子和尚,在动画中成了主角蛋生,这种处理方式可能是为了更加吸引受众,毕竟孩子的视角更能吸引低龄观众,也能增加动画的趣味与灵动性。

从《平妖传》的诸多章节中,我们也能看到《天书奇谭》的影子,虽然动画对小说内容的改写很大,但确实参考了书中不少元素。比如,《得道法蛋僧访师 遇天书圣姑认弟》这回讲的是蛋子和尚寻仙求道的故事:“掉臂出门不返顾,天涯游遍求明师。迷津偶尔来云梦,行人指示神仙洞。年年端午去朝天,香沉雾卷些时空。奇书灵迹神魂骞,餐风宿雨何精虔。”还有《老狐精挑灯论法 痴道士感月伤怀》这回,从六众长老与蛋子和尚相见的故事讲起,狐狸精的元素也出现了,只是动画进行了更符合观众审美偏好的处理,增加了女狐的媚态,进而增加了角色形象的对比度。

《天书奇谭》的故事实际上只是《平妖传》中部分章节的内容。《平妖传》之所以又名《三遂平妖传》,就在于后半部章节,主要讲的是镇压王则起义的故事,马遂、李遂和诸葛遂智(蛋子和尚的化身)就是镇压的力量。借助仙家的力量来进行人间政治权力的博弈,这个写作路径在《封神演义》等神魔小说中也很常见,但《平妖传》的写法,结构性更弱一些,章节之间的关联性不如《封神演义》那么强,这也让很多后世的创作者,可以从中汲取某个篇章,甚至一小段故事,也能进行再加工与演绎。

虽然从文学价值上看,《平妖传》无法进入古代小说第一流的作品,但它对古代社会生活也有所着墨,虽然是神魔故事,却也有一些世情世态的书写,甚至有某种平民视角,这在当时相当难得。即便是《三国演义》也基本都是帝王将相的故事,从普通人的视角来叙事的做法,在明代后期才逐渐成为常见现象。因此,后世创作者从《平妖传》中汲取创作灵感的时候,也会对其中的文化元素进行适度的扬弃,做到经典元素的现代转化,而不是简单地照搬原著,才能吸引更多观众。

《天书奇谭》中的天宫蟠桃盛会

匠心再现书中奇景

《天书奇谭》的画风让不少观众都惊呼“回味童年”了,这里的“童年”正是国产动画最具中华文化元素的时代。在那个没有高超动画技术的时代,动画制作者就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寻找灵感,挖掘素材,这也让《天书奇谭》更像是一件工艺品,而不是动画工业流水线上的产品。

《天书奇谭》中一些角色的形象采用了中国戏剧中常见的脸谱化处理方式,比如坏人的丑角与白脸形象让人印象深刻,而狐狸精的形象也是媚态百出,符合传统文化中对妖艳角色的形象定位。至于袁公、蛋生这类正面角色,则被赋予了勇敢、自由的形象,他们的法力虽然不是最高超的,但其人格魅力却能担当其作品中主角的任务。

在动画中,我们能看到大量水墨画一般的镜头,比如天宫中仙气缭绕的景象,蛋生智斗敌人时的分镜变化,都如行云流水一般,十分自然,也让观众十分享受。比如,在呈现仙界景象时,观众可以看到与《平妖传》中十分相似的美学意境,比如天宫蟠桃盛宴这段内容,书中这样说:

“昆仑乃在赤水阳,古称地首天中央。星晨隔辉挂天柱,日月引避行其旁。瑶房积石开玄圃,宝树琪花颜色古。中有蟠桃万丈高,含蕊千年才一吐。千年结实千年熟,渥丹斗大如红玉。此时王母开寿筵,十万仙真共欢祝。寿筵高启碧琳堂,凤锵鸾舞纷迥翔。玉童前驱执羽盖,灵妃后列吹笙簧。”

再如在写蛋子和尚来到辰州的时候,书中有这样的风景描写,与《天书奇谭》中的古风镜头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复岭重冈,控溪扼洞。山有二酉五城之雄,水有黔江武溪之胜。罗公隐处,鸟鸣占雨无差。辛女化来,石立与人不异。明月洞,泉澄岩上。桃花山,春满峰头。齐天秀色每连云,龙涧腥风常带雨。”

这类颇有灵气的文字在《平妖传》中并不少见。通过环境来呈现人物心理与性格,而不是直接书写人物的内心活动,这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常见手法。在《天书奇谭》中也是如此,蛋生在夺回天书、与狐狸精对战时,常有锦囊妙计,不只是凭借法术的力量来压倒敌人,而是用“四两拨千斤”的方法,妙用计策,来战胜比自己强大的对手。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正是对这些元素的大量使用,更增加了《天书奇谭》的文化魅力。


编辑:王琼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