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蓝天获得感”?人大教授:北京现在绝大多数时间都有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白波

2021-11-27 08:45 语音播报

热点

生态环境部11月25日召开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针对近期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作出新的部署。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部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立法工作,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更为全面、更为有力的法治保障。针对《意见》,生态环境部将新增两项重要任务,分别是加强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部署实施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蓝天获得感”。同时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新增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推动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陈占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意见》强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最核心的是要深入解决生态环境保护的根源性问题,即如何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加强生态环境立法,能够针对灰色地带提供明确的限制,对于科学系统的污染防治非常必要。在提升“蓝天获得感”的同时,还要让民众进一步获得“蓝天安全感”。

深入打好攻坚战要啃两块“硬骨头”

当前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已经从“十三五”的“坚决打好”转变为“十四五”的“深入打好”,这意味着将触及的矛盾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陈占明表示,此次《意见》强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这说明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开展的一系列工作获得了显著的成效,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他指出,此时既需要巩固已有成果,更需要深入解决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所存在的矛盾,这些矛盾应该说涉及到方方面面,其中最核心的一块“硬骨头”毫无疑问是要深入解决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根源性问题,也就是如何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此外,虽然在重点领域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我国在整体上还面临着生态环境可能恶化的趋势,从总体上扭转这一趋势,也是我们要啃的“硬骨头”。

生态环境立法将对灰色地带明确限制

“十三五”以来,生态环境部完成了制订修订环境保护法、长江保护法等13部法律,《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17部行政法规,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党内法规文件有40多件,生态环境部制定部门规章84件。

“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部将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填补立法空白。陈占明说,生态环境部新闻发布会提到,未来重点将按计划推动黄河保护、噪声污染防治、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气候变化应对、生态环境监测、生物多样性保护、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等重点领域法律法规的制修订,加快构建与美丽中国目标相适应的生态文明法律法规体系。

他认为:“立法强调了底线思维,是任何企业、个人甚至政府在进行决策时必须遵守的底线。对于当前污染防治工作中面临的很多所谓的软约束或者灰色地带,立法能够提供明确的限制,对进行科学系统的污染防治是非常必要的。”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指出,要全面强化生态环境法治保障,构建严密的法治规则。在加强重点领域的制度建设方面,陈占明认为还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法治规则的严格执行,《意见》中强调生态环境保护除了实现有法可依外,还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让法律成为生态环境保护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二是制度建设的系统性与协调性。虽然例如重点产业和地区的重点领域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要抓手,但世界是普遍关联的,在加强重点领域治理的同时,既要通过协调的手段来高效实现治理,也要注意到治理的溢出效应,例如对民生造成的影响是否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进行保障。

从“蓝天获得感”到“蓝天安全感”

生态环境部新增的两项任务中,首先就是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蓝天获得感”。什么是“蓝天获得感”?怎样实现“蓝天获得感”的提升呢?

“举例来说,我自己生活在北京,所谓的‘蓝天获得感’可能就是七八年前大概每个月有几天看到蓝天,觉得天气很好,可以出去走走,其他时间都要戴口罩或者待在家里。现在在北京绝大多数时间看到的天空都是蔚蓝的,偶尔可能收到预警的短信说未来几天可能有中度或者重度污染,需要注意一下。我觉得这就是很现实的‘蓝天获得感’。”陈占明说。

他指出,提升“蓝天获得感”,巩固已有的污染防治效果很重要。同时,为了避免已经获得的蓝天被老天“收回”,还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解决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面临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的问题,让蓝天获得感还不明显的民众进一步获得“蓝天获得感”,让已经获得“蓝天获得感”的民众能够进一步获得“蓝天安全感”。

生态环境部还表示,要抓紧编制8个标志性战役行动计划。陈占明说,为了让这些计划尽快转化为时间表,可落地可见效,首先需要对不同类别的标志性战役分别统筹,例如标志性战役中有已经获得很好成果的,需要在已有成果的前提下考虑如何巩固成果,对新增要打好的战役需要更多结合科学研究来探索方案。其次需要做好系统规划,“例如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其实就和加强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具有很强的关联性,需要协调制定计划。”

“最后,应该把法治、市场与行政手段结合起来。法治作为底线约束。市场作为主要力量来高效解决问题,让我们的行动具有经济可持续性,特别是社会资本的引入应该大有可为。行政手段则主要在市场失灵或者突发情况下进行纠偏保障。”陈占明说。


编辑:匡峰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