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8 14:36
受强冷空气影响,11月22日黄河上游内蒙古三湖河口至头道拐河段出现流凌,标志着黄河正式进入2021—2022年度凌汛期。
△ 黄河内蒙古段进入凌汛期
截至25日,黄河内蒙古河段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杨满圪旦险工以下全线流凌,流凌密度10%~60%,流凌河段长度约484公里。随着气温下降,黄河即将出现首封。国家防办派出工作组赴内蒙古黄河沿线督导封河期防凌工作。
什么是凌汛?为什么要防凌汛?如何防凌汛?科普时间到!
什么是凌汛?
凌汛,俗称“冰排”,是河道封冻后冰盖对水流约束增强产生阻力而引起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
冰凌有时可以聚集成冰塞或冰坝,造成水位大幅度抬高,最终漫滩或决堤,称为“凌洪”。
在冬季的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都有可能发生凌汛。
凌汛是怎么形成的?
凌汛是地处较高纬度地区河流特有的水文现象。黄河河道自上而下近乎呈“几”字形,在宁夏至内蒙古河段、河南至山东河段为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因而黄河凌汛多发生在宁夏、内蒙古和山东河段,主要是受气温、水温、流量与河道形态等几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形成的。
什么是“凌汛三期”?
△ 黄河内蒙古段进入凌汛期
根据凌汛的形成发展状况,分为“流凌期”“封冻期”“开河期”。
凌汛有哪些危害?
凌汛的危害主要包括:
具体来说,今年3月29日,哈尔滨方正县境内新兴大桥突然出现垮塌。经第三方专业机构现场应急检查评定,认定事故原因为蚂蚁河河面冰凌撞击导致。
今年黄河防凌形势如何?
2021—2022年度黄河防凌工作视频会议透露,据预测,今冬将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我国冬季天气形势不确定性增大。黄河凌汛难于预测、难于防守、难于抢险,凌汛期水量调控工程手段还有短板,影响凌情变化的热力、水力及河道边界条件等因素复杂多变,加之疫情防控影响,今冬明春防凌形势不容乐观。
都有哪些防凌措施?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防指召开现场会督促拆除包茂高速公路昭君黄河大桥栈桥,加强河道清障、浮桥拆除和滩区安全检查等工作,确保行凌安全;向沿黄盟市派出工作组,督促做好凌情监测、隐患排查和队伍物资准备等工作。山西、陕西、山东、河南等沿黄省份及时修复水毁工程,修订防凌应急预案,加强沿黄河道监管和值班值守,积极开展封河期防凌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