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想安监控治高抛,又怕拍摄侵犯隐私
北京日报客户端 | 实习记者 鹿艺佳

2021-12-09 13:32 语音播报

北京民声

今年3月,高空抛物正式入刑,然而,时至今日,全国各地高空抛物仍旧屡屡发生。近日,在北京市朝阳区保利嘉园3号院,一辆滑板车在上班上学高峰期从天而降,引发了居民对高空抛物治理的大讨论。有人催着物业安装摄像头,也有人担心摄像头会侵犯隐私。小小摄像头到底该不该安?记者进行调查。

惊险

滑板车从天而降

近日,一则“天降烟头烫穿婴儿车无人承认”的新闻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在四川泸州某小区内,一个未熄灭烟头从天而降,掉落在婴儿车上将车顶烫穿。当时婴儿正睡在车内,所幸家长发现及时,未酿成惨祸。由于事后无人承认,警方只好提出对全楼住户进行DNA排查……

1600公里之外,北京市朝阳区保利嘉园3号院近日也发生了高空抛物的惊险一幕。正值上班、上学高峰期,高空突然掉落一辆滑板车,正落在居民脚下。

11月27日,记者来到保利嘉园3号院。事发地点位于一栋26层高的塔楼。

楼门口一条几米宽的小路是居民进出的必经之路。一名居民告诉记者,事发时她恰好在这条路上。“突然听见身后‘砰’的一声,吓得我赶紧回头,只见一辆被摔烂的蓝色滑板车。”她回忆说,近1米长的滑板车瞬间摔成了好几瓣,车轮等零配件飞出去几米远,散落在道路上、楼门口的无障碍通道上,其中一个零件飞落她的脚边。“当时一位家长正拉着孩子从楼道里走出来,幸好还没迈出楼门,如果再往前走一两步,就会被滑板车砸个正着。”回想起当时情景,她仍心有余悸。

居民张先生说,当天临时有事,提前了20分钟出发,到单位才听说高空抛物一事,令他深觉“躲过一劫”。可他越想越后怕:“这栋居民楼共156户居民,其中至少100户家中都有孩子,高空抛物太危险了,现在我带孩子路过楼下,都会抬头往上看看。”于是张先生报了警,警方对此进行了调查。从物业之后张贴的公告上看,抛物者为未成年人,且并非故意。

“这次有惊无险,好在并没有砸到人,但我们小区最近几年发生过很多次高空抛物事件,有扔垃圾的,有扔烟头的,还有扔玻璃瓶的,由于没有监控,找不到当事人,最终都不了了之。”居民李女士表示,希望小区能有所举措,防止高空抛物再次发生。

争议

安监控是否侵犯隐私

记者从属地常营地区办事处了解到,高空抛物事件发生后,物业第一时间在各个楼道内张贴公告,提示居民高空抛物的危害并进行普法宣传,此外还对事发居民楼每层楼道窗的窗框安装了阻窗器。记者实际操作,发现以前可以完全打开的窗户,如今只能打开约15厘米的缝隙。

但有些居民认为阻窗器作用有限,只有加装摄像头才能彻底解决问题。李女士说:

“虽然大件东西扔不下去,但烟头、纸团还是可以轻易扔下去,何况阻窗器只安在楼道内,对居民家是没有制约的。”

也有居民反对:“摄像头24小时对着家里的窗户拍,这不是侵犯了我的隐私吗?”截至12月6日,属地街道回复记者称,暂未接到小区要安装摄像头的消息。

近年来,本报关注了多个小区的高空抛物治理问题,发现很多小区都卡在了摄像头安装问题上。不安摄像头,取证困难重重,难以快速锁定抛物者,导致抛物现象屡禁不止;安装摄像头,却因部分居民担心隐私问题,迟迟难以推动。

专家解读

保隐私防高抛可以两不误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张自豪表示,从今年3月1日起,高空抛物正式入刑,情节严重的将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但在实际高空抛物治理过程中,最难的就是取证。无论物业、属地还是警方,往往都需要在确定抛物者这一环节中花费大量精力。如果高空抛物情节严重且无法找到侵权人,同一栋楼内无法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业主,都将共同为受害人的损失买单。安装摄像头可以有效避免这些问题。“一来,摄像头会起到很大的震慑作用,从源头上减少高空抛物行为的发生,保障居民的人身安全;二来,一旦发生高空抛物,可以更加方便地锁定抛物者,明确责任,不仅减轻执法难度,也能让其他居民免受牵连。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都是对业主利益的保障。因此,如果高空抛物频发,安装摄像头确有必要。”

张自豪表示,部分居民对安装摄像头有抵触情绪,认为侵犯了自己的隐私,这种顾虑是可以理解的。但居民的疑虑并不是属地及物业拒绝安装摄像头的借口。他说:“其实,安装对空摄像头只是为了拍摄楼体外部,形成‘伸手必被拍’的威慑力,在高抛频发的小区,这种做法能够有效维护业主利益,而且摄像头只要调整好角度,就不会拍到居民家中,属地和物业应做好宣传和沟通,打消居民疑虑。当然,物业需要对视频数据严格管控,防止视频外流,这样就不会造成侵权。”

 


编辑:鹿艺佳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