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3 17:03
1981年12月13日,植树造林、绿化祖国上升为每一位适龄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斗转星移,40年后的今天,我们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累计175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累计植树781亿株(含折算),森林蓄积量由90.28亿立方米提高到175.6亿立方米。时间为凭,青山为证,中国人共同完成了一场世界上参加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成就最显著的群众性绿化运动。
一项运动的缘起,总有着深刻的现实背景。上世纪70年代,我国森林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水旱、风沙等灾害频繁发生。直到1981年夏天,一场历史罕见的水灾突袭川陕等地,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也引发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深刻思考。
邓小平同志坦言,“看来宁可进口一点木材,也要少砍一点树。”“中国的林业要上去,不采取一些有力措施不行。”不久,这些思考就化作了现实:《决议》出台,3月12日被定为我国的植树节。40年来,“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口号传遍大江南北,一个个由黄到绿、由绿到美的故事在你我身边上演,“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理念厚植人心。
揆诸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没有一个国家在成为工业大国的发展历程中不曾产生环境破坏问题,同样也没有一个国家不曾付出艰辛努力便收获良好生态环境。相比之下,这场中国实践可谓“当惊世界殊”。一个问题很值得深思:中国人何以写就绿色奇迹?
答案或许有很多,但关键一条就是“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共同参与”,以力量的汇聚换取效率的提升。生态治理自有其规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就“一代一代干下去。”可以说,这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40年间,越来越多的山川大地被绿意点缀,事实证明了“只要人不负大自然,大自然定不负人”的铁律,也再一次验证了我们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今天,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人类的重要关切,但令人遗憾的是,一些人口号喊得震天响,却鲜有实际行动,甚至还碰瓷、抹黑中国。当然,绿水青山摆在那里,不会因少数人的聒噪之声而黯然失色。比如,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就授予了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表彰他们在环境保护方面作出的特殊贡献。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中国人心中美好家园的模样。为此,我们还要继续发扬全民义务植树的优良传统,一棵接着一棵栽,一代连着一代干。更进一步说,我们要发挥好着背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优势,坚定自信,凝心聚力,用扎扎实实的付出书写更多绿色故事。
1987年4月5日上午,邓小平带领一家人,来到天坛公园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他手指着身旁的外孙女羊羊说:“今天我带的这个人,已经跟我种了六年树了。今天我又增加了一个‘部队’,羊羊的小弟弟。”随后,他又郑重强调说:“植树绿化要世世代代传下去。”
诚如斯言,森林是我们继承来的自然瑰宝,要留传给子孙后代,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在这场只有进行时的运动中,不需要那么多豪言壮语,更呼唤每个人将心中对绿色的向往化作点点滴滴的努力。保持愚公移山式的执著,一个更美丽的未来必将加速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