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楼改建为什么反倒不通邮了?属地:已经解决
北京日报客户端 | 实习记者 鹿艺佳

2021-12-15 13:00 语音播报

北京民声

家住永定路52号院106号楼的张大爷今年80岁了,他订报看报的习惯已经持续了几十年。就在不久前,106号楼还处于无法通邮的状态,取报、读报很不方便,这让老人十分发愁。

原来,永定路52院内有6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老楼。由于年代久远、楼体老化,去年,这6栋楼进行了改建,从破旧的危楼变成了带电梯的新房。去年12月,新楼建成,居民陆续入住,到今年9月份,入住率已达到一半以上。

张大爷说,搬进了新房,上下楼还有电梯,大家心里都很高兴。可入住后却发现,新房没有通邮,居民们的信件、报纸都无法送达。“住在这儿的,大多是和我一样的老年人。很多人还保持着看报的习惯,没了邮箱真不行。”

为什么老楼改建后反而无法通邮?永定路街道一街坊社区工作人员解释到,为增加小区内的活动空间,在改建过程中,6栋矮楼改建为3栋高楼,楼门号发生了变化,按照相关规定,要走完相应的审批手续才能通邮。

为了帮老人解决订阅问题,社区曾在办公场所开辟出一处临时投放点。但三栋居民楼共有456户居民,订报的老人多,报纸一多,临时投放点内总是乱糟糟的,不少老人反映报纸经常拿错了、找不到了。

“现在天气冷,老人腿脚不方便,一趟趟来取报也不是长久之计,必须尽快彻底解决通邮问题。”为此,街道和社区协调小区物业、产权单位和中国邮政永定路邮政支局,召开多次沟通会,最终大家一致决定,从解决老人的实际诉求出发,先在这3栋楼设立信报箱,让老人可以在家门口接收报纸,等楼门号审批确认后再做正式调整。工作人员补充到:“楼门号审批后,只是手续上要做调整,信报箱并不需要拆除重建,所以不会造成资源浪费。”

在几方的共同努力下,12月1日,3栋新楼正式开始通邮,居民的诉求彻底得到了解决。

接诉即办

编辑:鹿艺佳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