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5 20:32
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安全有序运行的重要基础,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12月15日,本市召开市政交通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启动会暨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记者从会上获悉,本市将在2025年底前,实现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全覆盖,消除信息孤岛。
近年来,全国城市道路塌陷事故多发频发,事故导致城市交通断行,周边停水停电停气,不仅影响居民生活,更严重冲击生命财产安全底线。城市道路塌陷事故暴露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特别是在安全管理上短板突出。为此,本市根据住建部相关指导意见,制定并印发了《北京市加强市政交通基础设施信息化及规划建设管理的工作方案》。
工作方案显示,本市计划在2023年底前,完成市政交通基础设施普查汇交工作,补齐基础设施数据短板,充分运用地下管线普查工作成果,升级完善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在2025年底前,实现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全覆盖,消除信息孤岛。本市将建立健全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机制,努力实现安全隐患及事故明显减少,城市安全韧性显著提高。
相关负责人介绍,工作方案从高标准组织普查、高起点建设平台、高质量规划建设、高水平运行维护等4个方面提出14项工作任务,并进一步分解为36项具体任务。从普查要素来看,本市在住建部要求的地下设施的基础上,增加了相关地面设施,普查设施类型涵盖地下管线、综合管廊等市政设施,地下道路、轨道(含铁路)、过街通道及天桥、停车等交通设施,地上市政交通场(厂)站点(含火车站)。
“这次普查工作不是另起炉灶、从头开始,而是在已完成的市政管线普查数据的基础上展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市将继续完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竣工测量、监督检查等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加强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动态更新,督促基础设施参建单位通过竣工测量、定期修(补)测的方式对信息数据查缺补漏,提高信息数据的准确性。
会上,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作为工作牵头部门与市级行业主管部门、相关公用服务企业代表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此次信息平台建设将探索建立基础设施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与各行业主管部门、各级政府、各市政公用服务企业的数据库之间的分级共享机制,破除信息壁垒,为城市建设、公共服务、防灾应急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共同推动首都安全稳定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