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第一小学怀柔分校 探索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之路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1-12-16 14:54 语音播报

进入
教育
看更多
+ 订阅

2019年8月17日,怀柔区雁栖学校与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正式签订一体化办学协议,正式挂牌成为“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怀柔分校”(以下简称“怀柔分校”)。

近三年来,怀柔分校将总校先进的办学理念与本校实际情况相结合,在管理机制、教育资源优化和整合等方面不断探索尝试,逐渐形成了学校优质办学、教师专业发展、学生自主成长的良好局面,为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变革学校管理模式 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名校办分校,管理很重要。中关村第一小学(简称“总校”)先后委派张海宏、梁小红为怀柔分校执行校长,进行管理模式变革。从2020年9月开始,怀柔分校与总校同步,调整职权配置,实行纵横联接、高效运行的网状管理,从单方面的“管”,走向多方面的“理”。

纵向实行年级主任负责制,要求年级主任做到“四必到”——班级晨检必到;早操必到;中午小饭桌、广播必到;下午大课间活动必到。“流动式”的干部管理,促使管理人员深入教学一线,发现并及时解决各种问题。

横向成立三个中心:课程与教学中心、学生成长服务中心、资源管理中心。各中心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为师生提供一站式服务。

创新教师发展制度 打造优秀教师队伍

名校办分校,教师素质是关键。在总校的帮助下,怀柔分校采取多项举措,着力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一是建立教师互派制度,总校委派骨干教师来怀柔分校进行轮岗,发挥引领作用;怀柔分校选派青年教师到总校研修,提升教学水平。

二是建立青年教师成长营,将3名区级语文骨干教师、3名区级数学骨干教师和1名市级骨干教师分别纳入到总校语文、数学、体育学科名师工作室中,接受课堂教学和备课方面的指导。

三是建立“校区联动教学”制度,定期邀请总校骨干教师来校送课,让分校学生享受到更多优质教育资源。两年来,共有40余位教师来校送课,覆盖所有学科。

四是引进北师大资源,开展“好课代表作”、课例研究、课程研究等项目,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和培训。

两年来,学校新增市级骨干教师1人、区级骨干教师7人,教师荣获教学奖励168个、科研奖励208个、荣誉称号216个。

优化学校课程管理 落实“双减”提质增效

“双减”背景下,课程管理是实现“提质增效”的根本途径。怀柔分校通过课堂教学变革、创新作业形式、丰富课后服务资源等方式,实现增效提质,为学生真正减负。

在课堂教学方面,做到“三讲三不讲”“六个还给”,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在作业设计方面,从单元大作业到开放性作业,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效率。

在课后服务方面,依托怀柔区教委提供的课后服务校外课程资源,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课后服务课程,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选择。周一、周三,由语、数、英教师组织,将答疑、辅导、巩固、提高作为课后服务的重要内容。周二外聘师资或走进校外资源基地,开设选修课程,进行项目学习,为学生们带来科技、棒垒球、绘画、篮球、天文等35个精品课程。周四、周五校内教师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科研院所联手开设32个校本课程,丰富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怀柔分校深化一体化办学的探索实践,发挥了“高峰带高原”的作用,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和受益面,为推动怀柔区乡镇学校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2021年度教育行业年终盘点

编辑:顾昕昕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