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7 10:14
辛丑深秋,几位文化人相约来到北海公园的阅古楼。
这栋半圆形的二层小楼,坐落在琼岛西北侧的湖畔,由于被树丛遮蔽,很少有人注意到它的存在。然而它的历史及文化价值却可与那座巍巍白塔相媲美。阅古楼系清乾隆皇帝御批所建,楼内墙壁上镶嵌着现存最完整的古代书法集成《三希堂法帖》等石刻495方。
前来拜谒的几位文化人有着相同的背景——他们都是我国现当代卓有成就的文学艺术家的后人。在中国现代文学馆的支持下,他们于2009年牵手,组织成立“老文学艺术家后代联谊会”。交流文化传承的经验和心得,是每年若干次活动的中心议题。疫情来袭后,一直无法相聚。或许是乾隆所书写的联语“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在殷殷召唤,今秋才得以相会于阅古楼的书香氤氲中。
这些“文二代”,大多是上世纪50年代唱着《让我们荡起双桨》长大的,那也是先辈们驰骋文坛的黄金岁月。如今,白塔依旧,太液池依然,先辈们却已作古,留下众多文学遗产亟待传承。而令他们焦虑的是,他们的后人——70后、80后、90后们,大多对文学并无兴趣,甚至连祖辈的著作都不曾认真读过。传承之责仍是这群“文二代”在肩负。
姚海天已年过八秩,腰板挺直没有一丝老态。他是小说巨匠姚雪垠的小儿子。1999年父亲过世后,姚海天就开启了收集整理遗稿的漫长而艰辛的历程,20多年先后出版数十卷父亲的小说、文论、诗词、书信等专著。他说,现在每天凌晨4点起床,全力编辑35卷本的《姚雪垠全集》。时间不等人啊!遵照父亲的遗愿,他把《李自成》第四、五卷稿费50万元,捐赠给中国作家协会,于2003年创办了“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每四年评选一次。他还多次往返家乡河南南阳,在政府的帮助下建起“姚雪垠文学馆”和“姚雪垠故居纪念馆”。姚海天说,创作长篇历史小说是一件极为艰苦的事情,家父是在人生最低谷时动笔写《李自成》的,330万字历时42年。他希望通过弘扬父亲的创作精神,鼓励文坛涌现更多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
曹彭龄是我国著名翻译家、散文家曹靖华之子,也是位军事外交家,曾在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埃及等国担任驻外使馆武官,戎马30余年。其父曹靖华一生翻译苏俄文艺作品30种逾300万字,影响了几代人的青春与梦想。父子二人的人生轨迹貌似迥然,却殊途同归。曹彭龄和父亲一样,也是位舞文弄墨的高手,出版了多部散文集。在他的笔下,饱经烽烟战火的中东不失妙曼风姿,从不屈服的民族精神令人感佩。当年曹靖华被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人民友谊”勋章,如今曹彭龄在中东也有“中国文化使者”的美誉。眼下曹将军已经解甲归田,可放不下的仍是那份文化传承。这次阅古楼之约,就是他积极策划而成,他还抱着一本厚厚的签名册赶来,请每个朋友写下一句自己奉守的警言,不知是规划人生,还是构思新作?显然,曹先生不知老之已至。
吴霜是戏剧大师吴祖光和“评剧皇后”新凤霞的爱女。落生于这样的家庭,定会有文化灵光的抚照。吴霜也确实从小就显现出多栖才华。她的花腔女高音既秉承西洋美声技法,又杂糅中国民歌及戏曲精髓,可谓独树一帜,她曾多次在国内外举办独唱音乐会。她的笔头也好生了得,写过话剧、电视剧,其中最著名的是电视连续剧《新凤霞传奇》。她还出版过几部散文集,赢得众多粉丝。如此靓丽的人生足以告慰父母的在天之灵了。父母过世后,有人问吴霜:“你们怎么分配父母的遗产?”吴霜回答:“我们不参与父母的遗产分配,我们更希望继承的是他们的人品和艺品。”吴祖光和新凤霞都是中国当代戏剧的巅峰人物,不论是头顶耀眼的光环,还是跌入命运的深渊,他们都坚守文人的良知,坚守对艺术的崇高信仰。吴霜明白,她要继承的正是这样的内核。趁阅古楼之约,吴霜向大家通报了自己刚刚当选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学会会长的喜讯,这是她传承道路上的新天地。
王渭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父亲是我国杰出诗人、戏剧家王亚平。早在1935年,王亚平就出版了第一本诗集《都市的冬》,1945年郭沫若在重庆亲自主持了“王亚平四十寿辰和创作十五周年”庆祝活动。1983年4月,王亚平应出版社之约编辑《王亚平新作选》,他已20年没有出版过专著,终因心急、劳累过度而猝然去世。上天眷顾,王渭也继承了文学的基因,为了却父亲生前遗愿,他20多年来为父亲整理出版了7部专著。王亚平是全国研究古诗词最有影响力的社团之一——野草诗社的主要创办者,王渭接棒父亲,先后担任诗社的秘书长和常务副社长。他还是“老文学艺术家后代联谊会”的创始人和领军者,致力于召唤更多人共同肩负起传承之责,组织的“雅颂艺术团”让视觉和听觉艺术助力文学的传承。此外,还先后举办了贺敬之、柯岩、王亚平、阮章竞、王愿坚的作品朗诵演唱会,传承的步伐因他的热血愈加坚定有力。
肖立昂的名字,人们可以在20年前上映的影片《开国领袖毛泽东》中找到,他出演的斯大林,外形、气质、举止几可乱真。他的母亲是德国犹太人,职业摄影家。1938年与正在苏联工作的中国诗人肖三邂逅,迅速坠入情网,很快就有了爱情的结晶——肖立昂。肖三是我国最早接触并宣传马列主义的热血青年之一,与毛泽东、周恩来、蔡和森过从甚密。他的诗歌在苏联和东欧广为流传,许多家庭都挂着他的肖像,风光无两。肖立昂似乎并没有继承父亲的文学基因,而是接过母亲的衣钵,成为我国第一批海底摄影师。最早呈现给观众的渤海、东海及南海海底的奇妙影像,大都是肖立昂和同事所拍摄。俄罗斯是他的第二故乡,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携带着新拍摄的中国影片重返莫斯科。他还写专栏介绍中国电影的新作品、新理论,并把俄罗斯的电影及相关资料带回祖国。肖立昂也和父亲一样,无愧于“中俄两国人民文化使者”的称号。
阮援朝是中国当代诗歌史上的重要人物阮章竞之女。阮章竞的长篇叙事诗《漳河水》创造性地把古典诗词与民歌融为一体,为中国诗歌创作推开一扇新大门。上世纪90年代,阮章竞许多出版计划因种种原因而搁置。2000年阮老离世,女儿阮援朝立志要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21年过去了,她拿出一张令人惊讶的成绩单:编辑出版父亲的文学作品集709万字,编辑、撰写研究资料77万字,发表纪念文章、回忆录15万字,策划落实纪念活动16次……阮援朝感慨万分:“回看这21年,实现了当年的愿望,和老爸在精神上也靠得更近了,很欣慰,没白被疼爱一场。”
田长生是位书法发烧友,也是阅古楼的常客。他的草书注重气势和线条质感变化。如果有机会看到他父亲——诗人田间和母亲——作家葛文的字,你会发现书法的内在气韵风格,三个人如出同门,甚至可以听见田间当年抗战诗激越的呐喊声。田间的抗战诗短促、铿锵,曾鼓舞了无数人走上前线。《假如我们不去打仗》《给战斗者》等名篇成为中国诗歌宝库的经典。1985年父亲羽化后,田长生也接过传承的重任。在母亲的指导下,他帮助几家知名出版社出版及再版了田间的四部专集。2016年策划的“田间百年诞辰纪念会”一时成为文学界的热门话题。1950年,田间用稿费在北京后海买了一座四合院,至今已有七十年。这是块寸金之地,周边邻居早已不知换了多少。如今,田家的房屋已经陈旧,没有更多资金修整,田长生却始终陪着妈妈,守护着田间故居,守护着一位诗歌巨匠的魂灵。
北海公园党委书记吕新杰从会议的缝隙中抽身,亲自给大家讲解阅古楼中一块块石刻的前世今生。不远处的北海白塔,倒映在湖面上,它经历岁月更迭,世事沧桑,却依然如初。
图片均来自北海公园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