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改造上下水管更新最难推进,北京大妈敲门入户解心结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杨晓斌

2021-12-21 14:51 语音播报

北京民声

“下水道返水、自来水浑浊这两件事,困扰了大家很多年。”昨天,朝阳区石佛营东里105号院的居民韩秀文告诉记者,由于小区上下水管道锈蚀、堵塞,已经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今年7月,终于迎来了转机,困扰小区居民的这两件事有了着落,小区被列入老旧小区改造范围,施工方贴出通知,8栋居民楼内的上下水管道将全部换新。这原本是一件让大家欢欣鼓舞的事情,但刚开始入户登记,属地和施工方就遇到了麻烦,有些居民不配合改造工程。面对工期紧、户数多、任务重的情况,属地发动楼门长、志愿者齐上阵,敲门入户破解居民的心结。

一户不同意全楼门停工

小区所属的紫萝园社区党委书记李振东告诉记者,石佛营东里105号院建成30多年,楼内的上下水管道已经锈蚀不堪,这次改造需要全部进行更换,在更换之前首先要对厨房及卫生间的橱柜、顶棚、地面和墙面等进行拆除,还要对一层住户的室内外地面进行管沟开挖,然后才能拆除更换管道。

“居民听说要拆柜子、开挖屋内地面,马上就不干了。每个楼门只要有一户居民不同意改造,全楼门都得停工。”李振东说,为了打消疑虑、顺利推进改造,东风地区办事处为此成立了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并多次现场调研、组织召开老旧小区楼本体改造答疑会,同时,积极采纳居民提出的合理意见,细化、公示改造设计方案。

社区干部和志愿者,正在向居民解释施工改造的细节。

尽管做了这么多的前期工作,但到了居民签字的环节,仍然有个别居民不同意,有的居民家里是新装修的,不想破坏新装的柜子和地面,有的居民担心开挖室内地面后,恢复不到原来的样子。

为了不延误工期,在领导小组和专班的统一调度下,社区居委会的社工、小区的楼门长、居民志愿者齐上阵,集中开始动员居民。

70岁大妈说服两户居民

年过七旬的李瑞英大妈,是1号楼3单元楼门的志愿者,全楼门每一家的情况她都非常熟悉。“改造管道是为大家伙儿办好事,谁想不通,我去谈。”她先找到了新装修房屋的小两口,小两口平时上班不在家,她就等他们下了班去敲家门。

“水管用了几十年,里面流出来的水发黄,我一个老人都觉得不方便,更何况你们年轻人。”李大妈苦口婆心地劝导着。

“可这新装的房子用的都是好材料,拆了太可惜。”小两口还是接受不了。

“施工队答应过居民,施工中拆除的橱柜和地面瓷砖,都将按照同材质的装修材料恢复原样,不让居民受损失。”看着小两口犹豫不决的样子,李大妈承诺,如果施工中用的材料不好,到时候她去帮着维权。

一遍不成找两遍,两遍不成找三遍。就这样,李大妈的劝说起了作用,终于有一天小两口想通了,主动找到李大妈表示愿意签字。这家同意后,李大妈趁热打铁,又来到了一层的居民家。

一层的居民明确表示,对施工中开挖地面的做法不同意,李大妈体谅他们的心情,“这事要搁谁身上也有顾虑,好好的屋里被挖个大坑,满屋子暴土扬尘多难受啊,但是这栋楼的下水管道设计有缺陷,屋里不挖坑就没法更换新水管啊。”

由于设计不合理,更换管道必须要开挖居民家的地面。图为一名施工人员正站在管道沟中。

劝说中,李大妈偶然得知这户居民有装修房屋的计划,于是,她帮着居民分析,“现在配合施工队开挖地面,等新水管全部铺装完后再装修,改造和装修两不误,多好!”居民点头表示认同。

过了两天,这位居民听取了李大妈的建议,签了同意书。至此,该楼门全体居民都同意了改造,施工队顺利进场。

李瑞英大妈是小区最早的一批住户,在这里住了大半辈子,对小区的一草一木很有感情,“不论花多大的力气、做多少事,都希望不要错过这次改善小区整体面貌的好机会。”

她说,自己只是小区众多志愿者当中的一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区近千户居民中已有近200户居民签字同意改造上下水管道。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孙淑合说,这段时间社工和施工方的工作人员加快了敲门入户的进度,向居民们解答小区改造的相关问题,争取明年开春后能顺利进场施工。

接诉即办

编辑:杨晓斌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