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4 15:04
“总体而言,2021年是世界经济的复苏之年。2020年全球经济在疫情冲击下出现了战后第一次负增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今年全球增长预计是5.9%,在‘收复失地’的基础上还有进一步的增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说。
12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共同发布《世界经济黄皮书:2022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黄皮书由张宇燕主编,他表示,2021年是世界经济复苏之年。展望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4.5%的可能性较大。基于新冠疫情反复等因素,这一判断低于IMF此前做出的4.9%的预测。作为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经济的表现很不错。中长期来看,全球增长会维持在3%至3.5%的中低增长轨道上。
黄皮书指出,短期内新冠疫情的走势将直接影响全球经济的未来表现。从历史上看,重大传染病持续两年左右后,威胁性便开始下降。“随着防控手段的进步和防控策略不断成熟,新冠疫情逐步受到控制或演化为普通流感应该有60%以上的把握。尽管全球再次出现大流行的概率为100%。”
黄皮书认为,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5.5%左右,2022年增长4.5%的可能性较大。2021年上半年主要经济体经济复苏强劲,虽然不同经济体复苏步伐不一致,鉴于绝大多数发达经济体可以“收复失地”,全年世界经济实现明显复苏已成定局。
中长期来看,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全球仍处在中低速增长轨道,未来3年至5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维持在3.0%至3.5%。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增速会存在显著差异。
据海关总署统计,2021年前11个月,我国出口总值19.58万亿元,同比增长21.8%,比2019年同期增长25.8%。贸易顺差3.77万亿元,同比增加20.1%。
黄皮书指出,2020年年中以来,中国工业品部门的强劲复苏与欧美国家的供给、需求缺口维持在高位有关。但是,海外市场需求缺口在2022年可能会发生变化,与这样一些因素有关:欧美发达国家普及疫苗、放松封锁政策,使生产秩序和供给能力得到恢复,供给、需求缺口将有相应缩小;欧美等国家的宏观政策扩张难以再现2020年的力度;欧美国家正常化过程中,其需求恢复将以服务业恢复为主,而不是对应于制造业的可贸易品;欧美的生产恢复也可能对我国汽车发动机行业等进口替代型生产活动带来冲击。
“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海外生产秩序全面恢复之后,服务业这种不可贸易品部门的需求将引领下一阶段的海外需求复苏。海外需求缺口将明显收窄,从而对我国出口造成影响。”黄皮书指出,当前我国出口占全球份额显著超出历史最高水平,2022年出口份额出现回落具有一定必然性。我们需要稳住内需,从而对出口增速的回落提供缓冲,避免因出口的波动而影响国内经济稳定。
此外,黄皮书还对2021年及未来几年的美国经济增长率做出判断,并对全球碳中和前景和中欧全面协定的作用抱以乐观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