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一实验学校、五道口金融学院……这些优质资源落户副中心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曹政

2021-12-28 15:54 语音播报

热点

近日,北京市发改委发布《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社会公共服务发展规划》。为提升城市副中心的公共服务品质,北京将推进北京第一实验学校、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二期等一批优质教育医疗设施建设。

中心城区功能也将优化提升。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北京将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老城整体保护,充分利用疏解腾退空间优先补充民生设施短板。

具体来看,推进北京安贞医院、宣武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等中心城区大型医院向资源薄弱地区疏解,优化老院区功能。实现北京国际戏剧中心、北京市文化中心、北昆国际文化艺术中心、东单体育中心整体改造、月坛体育场基础设施升级改造二期等公共文体设施项目建成投用。

在城市副中心,除了推进一批优质教育医疗设施建设外,还将高质量完成城市副中心剧院、图书馆、博物馆建设,建成路县故城遗址展示保护工程,依托环球影城、台湖演艺小镇等增强副中心文化吸引力和辐射力。

对于多点新城,则将提升公共服务承载力,聚焦回天、城南、新机场等重点区域,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编制实施平原新城公共服务补短板项目清单,继续推进北京工商大学良乡校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昌平校区等高校项目建设,做强区域教育资源支撑。加快建设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二期扩建、清华长庚医院二期、房山区中医医院新院区等项目,增强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琉璃河考古遗址公园、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等项目建设,打造文化休闲新地标。

生态涵养区也将补齐公共服务短板,统筹存量提升和增量需求,健全全民覆盖、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一零一中学怀柔校区、北京市八一实验学校等基础教育项目建设。推进怀柔、平谷妇幼保健院与密云中医医院迁建,加快怀柔医院二期等医疗项目建设。

京津冀区域公共服务将协同发展,发挥北京优质资源辐射作用,推进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服务共建共享,带动提升区域公共服务水平。


编辑:王海萍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