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偷删“眯眯眼”广告,东方美不该由西方定义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雨馨

2021-12-29 20:18

锐评

三只松鼠“国潮风”宣传被质疑丑化国人的风波尚未平息,奔驰一则宣传广告又现模特采用争议妆容。虽然后者已悄悄将争议广告删除,但围绕“眯眯眼”的争论却愈演愈烈,这到底是“高级审美”,还是种族歧视,网友们各执一词。

虽然舆论场吵得不可开交,但不难看出,大家敏感和反感的根本不是某种长相本身,而是西方对中国乃至亚洲人的“审美傲慢”,以及基于傲慢的歧视隐喻。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塑造出的超级反派“傅满洲”以“眯眯眼”“下垂胡子”的形象深入人心,并成为一些西方人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故意上挑的“眯眯眼”和拉眼角举动也逐渐成为歧视中国人乃至亚洲人的侮辱性行为。在这样人所共知的历史文化语境下,刻意强化和发挥某种符号很可能涉嫌歧视,而一些大牌广告为什么偏偏就爱这种画风?

平心而论,审美有一定主观性,对于什么是美也是见仁见智。眼睛大也好小也好、肤色深也好浅也好,什么是美并无绝对。但从迪奥到杜嘉班纳再到摄影师陈漫,其广告或作品中的亚裔模特形象,总有“熟悉的配方”,给人刻意迎合西方基于歧视的审美恶趣味之嫌。那些尽显刻薄的三白眼,肮脏暗黄的肤色,油腻贴面的根根刘海,更有违“阳光、活力、健康”等人类共有的美感认知,引发争议乃至触了众怒并不令人意外。

这些年,西方口里的“高级脸”在时尚圈颇火,主导审美潮流不说,也绑架了很多人对于东方美的认知。在这样的认知框架里,中国模特若没有吊梢眼、高颧骨、细到若有若无的长眉,满脸七七八八的雀斑,就似乎难以在时尚圈立足,就似乎不符合“东方美”。说你美你才美,说什么高级就什么高级,这种“一刀切”,也完全有悖西方总挂在嘴边的审美多元文化多样之类口号。

美本来千姿百态,什么是东方美?柳眉杏眼,凤眼蛾眉,不一而足,各有韵味。从这个意义上说,西方文艺界动辄以一种标准垄断整个东方世界的审美解读,甚至强迫他人认同自己主观臆想的“高级审美”,这本来就是一种不公和歧视。

东方美的定义不该西方说了算。“眯眯眼”妆容掀起舆论大讨论,背后正是中国人的审美觉醒。简言之,我们尊重审美的多元、尊重个性化差异化的表达,但对于恶意的丑化和不怀好意的污蔑也会有力回击。不卑不亢,不偏不倚,建立起发自内心的审美自信,才是应对外界纷扰的最大底气。从长远来看,我们也得夺回时尚、审美定义权,唯有文化上立住了,才不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编辑:雨馨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