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31 16:51
编者的话
日出月落,斗转星移,年末将至。
每年的这段时间都是总结与畅想的高峰,这是年末的仪式,也是岁岁年年的馈赠。我们在这里仰望宇宙太空,编织星辰大海;我们也在这里拥抱个体的美好,将分秒须臾内化身心于一。
2021又是不平凡的一年。用图片记录历史,定格走走停停的春夏秋冬;用光影截存时间,留住震撼心灵的人间事件。
2021,光影将奥运时刻定格
因新冠肺炎疫情被推迟一年的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7月23日至8月8日在日本东京举行。美国、中国、日本代表团分列金牌榜前三位。在奥运会开幕前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38次全会表决通过在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之后再加入“更团结”。
来源 新华社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回首东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给国人带来无数感动和惊喜,38金32银18铜88枚奖牌,金牌数、奖牌数位居第二,金牌数追平中国代表团境外参赛的最佳战绩。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健儿打出了体育大国的气势,而今东京扬威,我们正迈向体育强国。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文字 王子豪 制图 琚理
2015年7月31日,中国北京正式获得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权,成为双奥城市。随着东京奥运会结束,奥林匹克赛事进入“北京时间”。让我们一起回顾一年来的重大冬奥节点。
来源 新华社
-体育图标-
2020年12月31日,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400天之际,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体育图标正式发布。
来源 新华社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体育图标共30个,包括24个北京冬奥会体育图标和6个北京冬残奥会体育图标。图标设计,以中国汉字为灵感来源,以篆刻艺术为主要呈现形式,将冬季运动元素与中国传统文化巧妙结合,既展现出冬季运动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特点,也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与精深,彰显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理念和愿景。
视频来源 @北京2022年冬奥会
-火炬-
2月4日晚,在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一周年之际,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火炬“飞扬”在国家游泳中心正式发布。
火炬是历届奥运会中备受关注的元素之一。北京冬奥组委在2020年4月24日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火炬外观设计。历时3个多月的修改和完善,经过北京冬奥组委多轮评审,“瓷火之心”方案脱颖而出,于7月31日成为火炬外观设计入围方案。2020年9月22日,经北京冬奥组委主席办公会议研究,确定了现在的火炬设计方案。
火炬整体外观与北京2008 年奥运会开幕式主火炬塔形态相呼应,体现了“双奥之城”的传承与发扬。自下而上从寓示吉祥的祥云纹样逐渐过渡到剪纸风格的雪花图案,旋转上升,如丝带飘舞,最后呈现为飞扬的火焰。祥云传达吉祥的寓意,是北京奥运会的延续;雪花表现冬奥会的特征,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创新。
火炬交接时,两支火炬的顶部可以紧密相扣,既是设计上的巧妙创新,象征着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又体现出让世界更加相知相融的北京2022 年冬奥会愿景。
北京冬奥会火炬为红色与银色,寓意冰火相约,激情飞扬。红色线条随火炬转动而上下贯通,象征着激情的冰雪赛道,也代表着永恒的火种,光明向上,表达了人类生生不息、向往和平、追求卓越的期望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力量。
北京冬残奥会的火炬为金色与银色,寓意辉煌与梦想。金色线条随火炬转动而上下贯通,象征着激情的冰雪赛道,也代表着永恒的火种,光明向上,表达了人类生生不息、包容融合、向往和平的期望和“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制图 张存
-主题口号-
9月17日,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内,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正式对外发布——“一起向未来”(英文为:“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诚挚邀约,传递出14亿中国人民的美好期待: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与世界人民携手共进、守望相助、共创美好未来。
来源 新华社
在全球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北京冬奥会主题口号发出的声音是汇聚、是共享、是未来。“一起(Together)”展现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姿态,指明了战胜困难、开创未来的成功之道。“向未来(for a Shared Future)”表达了人类对美好明天的憧憬,传递了信心和希望;“一起向未来(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是态度、是倡议、更是行动方案,倡导追求团结、和平、进步、包容的共同目标,是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精神的中国宣扬,表达了世界需要携手走向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
来源 新华社
这次的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与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一脉相承,同时又体现出当前的时代特征,是北京作为“双奥之城”,给奥林匹克运动留下的又一中国印迹。
-海报-
9月22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海报正式发布,包括官方海报和宣传海报。
官方海报已于2020年7月由北京冬奥组委设计完成,共三组六幅。
宣传海报共11套(件),这些作品以体育为主题,以文化为内容,融入了冬奥元素、中国文化、城市风貌、冰雪运动等多种设计元素。
-冬奥会火种采集-
雅典10月18日消息,在北京冬奥会倒计时100天前夕,本届冬奥会火种今天在奥运会发祥地——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古奥林匹亚遗址采集成功。希腊总统卡特里娜·萨克拉罗普卢、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希腊奥委会主席斯皮罗斯·卡普拉洛斯与北京冬奥组委的特别代表——北京冬奥组委副主席于再清共同出席当天的采集仪式。
采集仪式现场
采火仪式从上午11点30分开始,随着奥林匹克会歌在古奥林匹亚赫拉神庙遗址的上空响起,奥运五环旗帜缓缓升起。随后,现场依次播放了中国国歌与希腊国歌,并分别升起两国国旗。
中午12时许,在有着2500年历史的赫拉神庙遗址前,扮演最高女祭司的希腊知名女演员桑西·乔治乌向光明之神阿波罗祈祷,并利用凹面镜点燃了火种。乔治乌与北京颇有渊源,她首次作为女祭司参加火种采集仪式就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
扮演最高女祭司的希腊女演员桑西·乔治乌点燃火种
一段舞蹈表演后,最高女祭司将燃起的火炬及象征和平与荣耀的橄榄枝传递给第一棒火炬手——手持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的希腊高山滑雪运动员扬尼斯·安东尼乌(Ioannis Antoniou)。
希腊高山滑雪运动员扬尼斯·安东尼乌(左)
手持“飞扬”火炬的安东尼乌一路奔跑来到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纪念碑旁后,将火种传递给第二名火炬手——中国前短道速滑运动员李佳军。1998年长野冬奥会上,李佳军夺得1000米银牌,成为中国第一个夺得冬奥会奖牌的男子运动员。
中国前短道速滑运动员李佳军(左)与希腊高山滑雪运动员扬尼斯·安东尼乌
-冬奥会火种抵达北京-
10月19日,北京冬奥会火种在希腊首都雅典的帕纳辛奈科体育场,由希腊奥委会交接给北京冬奥组委。
来源 @北京2022年冬奥会
20日清晨,随着北京冬奥组委赴希腊代表团抵达首都机场,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种顺利抵达北京。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来源 @北京2022年冬奥会
-火炬标志、火种台、火炬手服装-
10月20日,北京冬奥会火种欢迎仪式举行。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景观火炬标志、火种台、仪式火种台和火炬手服装等首次呈现在国内公众面前。
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的创意源于“中华第一灯”——西汉长信宫灯。长信宫灯是2000多年前的西汉宫灯,造型轻巧华丽,设计巧妙环保。“长信”,就是永恒的信念,代表人们对光明和希望的追求和向往。
火种灯设计来源
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
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
北京冬奥会仪式火种台以“承天载物”为设计理念,创意灵感来自中国传统青铜礼器——尊,造型风格与火炬、火种灯和谐一致。仪式火种台采用了尊的曲线造型,基座沉稳,象征“地载万物”。顶部舒展开阔,寓意着迎接纯洁的奥林匹克火种。
仪式火种台设计来源
北京冬奥会仪式火种台
火炬手制服设计元素包括了奥林匹克五环标志、火炬接力标志、火炬接力景观核心图形等。全套制服包括服装、针织帽、头带、手套和运动鞋。颜色选配上,主色取自火焰的红黄两色,并在白色主基调的基础上突出中国红的色彩,并衬以黄色,体现激情、热烈、欢庆的火炬接力特点,从袖口、身侧直达脚底的红线与火炬对接成完整的线条,形成动感,充分展示火炬手追逐前行的昂扬姿态。
北京冬奥会火炬标志
经历近10个月的创意研发,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标志也正式公布。标志设计灵感融合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和传统书法艺术,体现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望,高度凝练出中国人心中的奥运精神。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制图 张存
-火炬接力-
作为北京冬奥会重要的仪式和活动,本次火炬接力计划按照“简约、安全、精彩”的要求,以“迎接冰雪之约奔向美好未来”为主题、“健康·欢乐·活力”为口号,呈现不同以往的新特点。
火种展示按时间顺序将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北京奥林匹克塔结合奥林匹克火炬展览进行火种展示。第二阶段,部分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和北京冬奥会官方合作伙伴结合企业公益项目进行火种展示。第三阶段,在冰雪资源丰富、冰雪运动基础较好的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天津市等地进行火种展示。
传统火炬传递将在北京冬奥会三个赛区进行。传递路线立足展现北京、延庆、张家口赛区的冰雪资源、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和双奥遗产,呈现沿途的自然、历史、人文特色和现代化风貌。时间安排在2022年2月2日至4日,共有火炬手1200名左右。传递线路立足展现三个赛区的冰雪资源、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和双奥遗产,呈现沿途的自然、历史、人文特色和现代化风貌。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制图 张存
-奖牌-
10月26日,在“一起向未来——北京2022年冬奥会倒计时100天主题活动”现场,北京冬奥会与冬残奥会奖牌隆重发布。
贾同军 摄 来源 北晚在线
北京2022年冬奥会奖牌,由圆环加圆心构成牌体,形象来源于中国古代同心圆玉璧,共设五环。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奖牌取名“同心”。五环同心,同心归圆,表达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也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将世界人民聚集在一起,共享冬奥荣光。
奖牌造型质朴简洁,体现了北京冬奥会“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并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金镶玉”相呼应,展现了“双奥之城”的文化传承。
奖牌正面中心刻有奥林匹克五环标志,周围刻有北京2022年冬奥会英文全称“XXIV Olympic Winter Games Beijing 2022”字样。圆环做打凹处理,取意传统弦纹玉璧,上面浅刻装饰纹样,均来自中国传统纹样,其中冰雪纹表现了冬奥会的特征,祥云纹传达了吉祥的寓意。
奖牌背面中心刻有北京冬奥会会徽,周围刻有北京2022年冬奥会中文全称“北京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字样。圆环上刻有24个点及运动弧线,取意古代天文图,象征着浩瀚无垠的星空,人与自然的和谐,也象征着第24届冬奥会上运动员如群星璀璨,创造佳绩。奖牌背面最外环镌刻获奖运动员的比赛项目名称。
奖牌挂带采用传统桑蚕丝织造工艺,冰雪底纹上印有北京冬奥会会徽、核心图形以及“Beijing 2022”字样等相关信息。挂带选用红色,与中国春节文化特色相契合,表达对运动员的节日祝福。奖牌盒以大漆和竹子为主要材料制作,既突出中国文化特征,又符合“绿色办奥”和可持续性的理念。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制图 赵凯峰
本着“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原则,冬残奥会奖牌与冬奥会奖牌选用同样的形象来源,设计一脉相承。奖牌正面中心刻有国际残奥委会标志,周围刻有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英文全称“Beijing 2022 Paralympic Winter Games”字样及金、银、铜的盲文。奖牌背面中心刻有北京冬残奥会会徽,周围刻有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中文全称“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字样。奖牌圆环上刻有13个点及运动的弧线。奖牌背面最外环镌刻获奖运动员的比赛项目名称。
-冬奥会制服-
10月27日,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制服装备正式发布。
制服是工作人员、技术官员和志愿者的专属身份标识,是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传递举办国理念、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发展成果的重要载体。一套轻便保暖、美观舒适的制服装备,既是成功办赛的重要保障,也将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场呈现出最具魅力的景观,并成为一张最独特的冬奥名片。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制图 康剑
-标志性场馆群首次集体亮灯-
10月28日,国家体育场“鸟巢”提升改造工程完工,标志着北京冬奥会北京市负责的所有竞赛场馆和非竞赛场馆全部实现完工。晚上5点半,国家体育场、国家速滑馆、国家游泳中心,北京这座“双奥之城”标志性场馆群首次集体亮灯。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任珊 潘之望 摄
-北京8大竞赛场馆亮相-
北京冬奥会计划使用25个场馆,分别分布北京赛区、延庆赛区、张家口赛区等三个赛区。其中,北京将承办所有冰上项目,延庆和张家口将承办所有的雪上项目。
10月27日,北京冬奥会正式进入倒计时100天时间轴。国家速滑馆、国家体育馆、首都体育馆、五棵松体育馆、国家游泳中心、首钢园滑雪大跳台、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和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由北京市负责筹建的8个竞赛场馆已经揭开面纱。
新建的国家速滑馆,是北京赛区标志性场馆,也是北京赛区唯一新建的冰上竞赛场馆。它拥有亚洲最大的全冰面设计,运动员在高速冰道滑行时,带出的轨迹如同条条丝带,有“冰丝带”的美誉。
国家速滑馆卫星图 佳格天地提供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新建的首钢园滑雪大跳台是北京冬奥会唯一一个位于中心城区的雪上项目举办地,比赛期间将承担自由式滑雪和单板滑雪大跳台项目。赛后成为世界首例永久性保留和使用的滑雪大跳台场馆,同时向公众开放,变身服务大众的体育主题公园。
首钢园滑雪大跳台卫星图 佳格天地提供
首钢园滑雪大跳台夜景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邓伟 摄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场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将承接冰壶和轮椅冰壶比赛项目。它已经完成华丽转身,“水立方”变身“冰立方”,成为世界首个实现“水冰转换”的场馆。
国家游泳中心卫星图 佳格天地提供
冰立方“相约北京”冰上测试赛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刘平 摄
首都体育馆建成于1968年,运行至今已有53年的历史,2008年夏季奥运会时曾作为排球比赛场馆。此次,这座老场馆再度转换身份,将承担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两项比赛任务。
首都体育馆卫星图 佳格天地提供
首都体育馆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和冠欣 摄
国家体育馆将承担北京冬奥会冰球比赛。此次除对其主馆进行改造,增加制冰功能和除湿系统外,还在其北侧新建冰球馆作为训练馆,并增设更衣室等设施。
国家体育馆卫星图 佳格天地提供
国家体育馆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刘平 摄
五棵松体育馆曾是2008年夏季奥运会篮球比赛场馆,此次经过对场馆制冰和除湿系统改造,如今可实现6小时内完成冰球、篮球两种比赛模式的转换。
五棵松体育馆卫星图 佳格天地提供
冬奥五棵松冰球比赛场馆
延庆赛区位于小海陀山区域,海拔最高点2198米,曾经无路、无水、无电、无通信,是北京冬奥会建设难度最大的赛区。新建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是目前国内唯一符合冬奥会标准的赛道,将用于举办高山滑雪项目。
延庆赛区卫星图 佳格天地提供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潘之望 摄
新建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是冬奥会中设计难度最高、施工难度最大、施工工艺最为复杂的新建比赛场馆之一。冬奥会期间,它将承担雪车、钢架雪车、雪橇三个项目的全部比赛内容。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刘平 摄
-《一起向未来》上线-
11月15日,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推广歌曲《一起向未来》全新MV在全平台正式上线。歌曲积极正能量的旋律、朗朗上口的歌词,与全新MV中充满烟火气的冬奥故事相互映衬,将奥运精神与百姓相连,也将中国声音与世界相连。
视频来源 @北京2022年冬奥会
-冬奥村-
北京冬奥村
北京冬奥村是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场馆之一,总建筑面积约33.3万平方米,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核心区朝阳区奥体文化商务园区11号地块。2021年6月26日,作为北京赛区运动员及随行官员居住生活的北京冬奥村居住区全面完工,并已交付北京冬奥组委使用。11月20日至21日,为全面检验赛前运行状态,北京冬奥村开展了一次“全流程、全要素、场景化、实战化”的运行测试“模拟战”。
北京冬奥村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潘之望 摄
夜幕下北京冬奥村亮灯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潘之望 摄
北京冬奥村公寓内部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潘之望 摄
2022年1月23日,北京冬奥村将预开村,1月27日正式开村,至3月16日闭村,共运行53天;期间提供53天×24小时“超长”服务保障。作为运动员及随队官员赛时的家,北京冬奥村坚持“以运动员为中心”,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为村民打造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让每位运动员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以优良的状态参加到冬奥会比赛之中。
延庆冬奥村
延庆冬奥村是冬奥场馆之一,位于小海陀山脚下。延庆冬奥村村内建筑依山而建,平均海拔约940米,南北高差最多可达46米,总建筑面积11.8万平方米,共分为居住区、广场区和运行区三个区域。冬奥会期间将接待近90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名运动员和随队官员,冬残奥会期间将接待参加高山滑雪项目的30多个代表团约500名运动员和随队官员。延庆冬奥村在2020年年底实现完工,于2021年8月达到赛事接待条件,赛后作为休闲度假酒店向社会开放。
青山绿水环绕的延庆冬奥村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潘之望 摄
延庆冬奥村公寓内部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潘之望 摄
12月11日至12日,延庆村按照“能测尽测、能测必测”的原则开展了一场全要素运行测试。360人组成的代表团和观察团,同1100名工作人员共同参加4个应急演练场景、6大类测试项目70多个分项测试科目的演练,为2022年1月27日正式开村奠定了基础。
张家口冬奥村
张家口冬奥村位于张家口赛区核心位置,向南距古杨树场馆群10分钟车程,向北距云顶滑雪公园12分钟车程,行车3分钟即可到达太子城高铁站。占地19.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9万平方米,分居住区、广场区和运行区3个区域。北京冬奥会赛时,张家口冬奥村将接待来自79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和随队官员总计2020人,为他们提供居住、生活、娱乐、抵离等服务。
夜幕下张家口冬奥村亮灯 来源 新华社
12月21日至22日,张家口冬奥村举行全要素测试活动。两天的测试时间里,受邀参与测试的1099人(含10名肢体残疾、视力障碍人士)组成69个代表团和1个观察团,与工作人员一起完成了欢迎接待、餐饮保障、居民服务、核酸采样、商业服务、交通场站、代表团团长例会、开闭幕式演练8个常规科目、27个场景、72个项目的测试,并进行了运动员意外受伤急诊、火情扑救和人员疏散等应急演练科目。
-志愿者-
城市志愿服务是冬奥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测试活动及正式比赛期间的城市运行需要,其服务工作主要是参与和承担城市运行保障相关工作任务,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人员引导、信息咨询、语言服务、文明宣传、应急救助、文化传播、环境保障、共建平安、助残服务等。
按照服务地点不同,城市志愿者主要分为七大类,即:场馆周边志愿者、城市志愿服务站点志愿者、冬奥冰雪运动场所志愿者、重点社区(村)志愿者、助残服务志愿者、文明交通志愿者和2022北京新闻中心志愿者。
城市志愿者誓师大会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方非 摄
城市志愿服务将聚焦“五区四线三周边”等重点区域进行。“五区四线三周边”包括奥林匹克中心区域、首体区域、五棵松区域、冬奥组委区域、延庆小海坨区域;冬奥进京联络线、冬奥场馆联络线、冬奥活动场所联络线、冬奥火炬传递路线;冬奥冰雪运动场所周边、冬奥文化旅游场所周边、冬奥配套服务场所周边等重点区域,共确定城市志愿服务点位758个。赛时,参与志愿服务的城市志愿者将达到20万人次。
根据冬奥会总体工作要求,城市志愿者预计于2022年1月25日开始全面上岗服务,直至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事活动结束。首批城市志愿者已于12月5日在主要服务站点上岗。
大学生志愿者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潘之望 摄
北京体育大学的志愿者们 来源 新华社
北京冬奥会期间,在冬奥村内服务的900余名志愿者们来自北京7所高校,到12月底,他们将全面完成通用培训、专业培训、场馆培训、岗位培训,2022年1月在场馆全部就位,迎接1月23日预开村时的各方来客。志愿者们将用专业的服务、真诚的微笑践行“一起向未来”。
900余名志愿者主要来自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对外经贸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等7所高校,届时参与共计27个业务领域的52个岗位中,涉及疫情防控、验证、接待、住宿、餐饮、广场区等方方面面。
一起向未来!2022,北京准备好了!
相关文章
参考资料 北京日报客户端 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 京报体育 新华社 央视新闻 人民日报 北京冬奥组委官网 @北京2022年冬奥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