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京机甲熊猫走红!街头熊猫之变见证北京巨变
北京晚报 | 记者 贾亮

2022-01-03 16:36 语音播报

锐评

2022年的第一天,望京街头最新落成的大熊猫雕塑,终于揭开了神秘盖头。大熊猫圆滚滚的身躯外面,套上了银色磨砂的机甲外衣,头顶一个带有小耳朵的机甲头盔,胸前有一枚醒目的Wi-Fi标志。这头憨态可掬而又有点儿酷的大熊猫,早在正式揭幕之前就已经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如今成为年轻人竞相打卡的对象,有网友给它取名“赛博熊猫”。它的前辈,是一对大熊猫母子雕塑,曾矗立在望京街头长达9年。

很多人惊呼,机甲大熊猫与北京冬奥会吉祥物之一的冰墩墩有着几分神似。的确如此,但这不是巧合,而是一种象征。艺术作品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时代精神的直接体现,也是人们精神的拟人化呈现。每个时代都有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对历史稍加了解的人,一望便知。透过城市大型雕塑、重大活动的吉祥物等的选择和形象变化,更能清晰可见一座城市的发展及其文明的变迁。

以大熊猫为例,北京并非大熊猫的繁殖栖息地,但作为首都,国宝大熊猫的形象从来都不曾远离。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吉祥物熊猫盼盼,手持金牌在努力奔跑;2008年的福娃晶晶,在完美展现中国民俗传统文化寓意的同时,向世人传达人与自然、中国与世界和谐共存的理念。当历史的车轮行进到2022年,大熊猫的形象已经是一只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戴着冰雪运动头盔、装饰彩色光环、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的冰墩墩,寓意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及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熊猫一路走来,形象越来越中国,气质越来越自信。

当我们往前回溯,大熊猫的形象并非一直如此,其外在形象的变化与国家实力的增强,有着直接的关系。历史学家唐德刚在20世纪40年代赴美留学时,曾在纽约市动物园看过,“它灰溜溜的,看来像是一头花猪,横卧墙角,亦引不起访客的重视”;30年后,新中国赠美一对大熊猫,唐德刚再往观看,见证了大熊猫的风光场面:“香巢之华丽固无待言矣。而贵伉俪一举手一投足,槛外同谒者,无不鼓掌欢笑,声震树木。”唐德刚由此发出了“贵贱穷通,悬殊若是”的感叹。大熊猫没有不同,从不受人待见的“花猪”到充满渴望的“盼盼”,到含蓄内敛的“晶晶”,再到优雅自信的“冰墩墩”,大熊猫境遇、形象、气质的变化,无不得益于国家的发展。

据北京晚报报道,原有的大熊猫母子雕塑被更换,是因为经过9年的日晒雨淋,已满身斑驳,被列入城市更新行动计划。但更重要的,是原有大熊猫雕塑已经与今天的望京、今天的北京气质不符,而机甲大熊猫之所以能成为打卡地,也在于它与城市、与市民的审美和认知产生了最大的共鸣。机甲大熊猫的创作者毕横称:“大熊猫的眼睛是有些往上面看的,可以理解为眺望远方、畅想未来,也可以理解为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与向往。”这不就是“一起向未来”吗?


编辑:贾亮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