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协推动提案工作常态化,“平时提案”首次超过10%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颖

2022-01-04 11:15 语音播报

热点

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以来共征集提案1457件,经审查立案1415件,其中平时提案152件,占提案总数首次超过10%。这些平时提案紧跟经济社会发展热点建言献策,用“提案力量”随时随地促进着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发展。

精准定位560万株飞絮雌株

2021年2月初,模拟政协学生一份对杨柳飞絮治理的“提案”引起了市政协委员、市政协提案委主任吴大仓的关注。

“年年都说飞絮治理,到底治理的效果怎么样?为什么飞絮还是年年的热点话题?”吴大仓开始了对杨柳飞絮的调研,看看它对市民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吴大仓委员介绍2021年版北京市杨柳树雌株分布总图

“我对飞絮过敏,每年四五月份简直是天天泪水涟涟,还有时皮肤会起疹子。”

“去年夏天水箱突然爆了,4S店一查,散热片上都快被飞絮糊满了!”

……

不到一个月,数据和案例攒了一大堆,吴大仓想写个提案促进北京飞絮治理。这时,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刚闭幕,按照往常惯例得再等一年才能上会交提案。眼看飞絮又要大面积袭来,心急如焚的吴大仓提交了委员履职生涯中第一份平时提案:建议市园林绿化局牵头,借鉴大气污染治理的有效做法,在重点区域“组合拳”精准治理,消除公共安全、交通安全隐患,逐步淘汰靠大量用水喷洒的防治飞絮措施,用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可持续、有效根治的解决途径。

这份提案很快就被转交给市园林绿化局。在办理的过程中,吴大仓三次赴园林绿化局进行座谈、实地调研,促进了园林绿化部门摸清北京市杨柳树最新家底,建立大数据平台精准定位560万株飞絮雌株,实现“一树一策”,防治效率大幅提高。根据提案的建议,市园林绿化局还计划启动“杨柳飞絮综合防治科技创新示范工程”,每年每个区选取人流量大或人流密集、飞絮影响严重的重点区域建立杨柳飞絮综合防治科技创新示范区,逐步消除全市杨柳飞絮高发区域。

吴大仓委员与市园林绿化局相关工作人员交流提案情况

“2021年北京市飞絮防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每日飞絮密集时间较往年降低57.3%,飞絮高发区域同比减少25%,‘北京飞絮’相关讨论同比减少了55%,市民满意度提高到87.8%……”翻开一份记录着北京飞絮治理成效的文件,吴大仓满满的成就感,“平时提案和会上提案的分量是一样重,一样能够促进相关问题的解决。”

推进供热“同热同价”改革

2021年10月的那场寒潮,让市政协委员、北京好运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海琳把记挂了近一年的事情又提上了心头:居民供暖收费同热同价。

“其实在2020年12月就关注这个话题了。我和同事聊起提案线索,一位同事就说为什么有的居民供暖费才24元每平方米,他就收30元每平方米?”姜海琳说,当时事务繁多,又没进行充分的调研,就错过了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提案提交的截止时间。

“后来在调研中发现,居民供热按面积收费的,市热力集团中心大网是一个采暖季每平方米24元,而那些采用燃气、油、电锅炉供暖的则是30元。”姜海琳说,这对于用户来说确实有失公平。

眼看着供暖季又要到来,这份提案不能等了。

10月11日姜海琳就正式提交了涉及百姓“温暖”的提案:统一居民供热收费价格。她建议加强对不同供热能源形式供热成本的研究,调整制定反映成本、体现公平、有利节能、促进低碳的居民供热收费价格,并细化LOFT增加隔层、阁楼等超高建筑供热收费相关政策。

提案提交后很快就通过审查立案,分别交办给市发改委和市城管委办理。

姜海琳委员与市发改委工作人员面对面交流提案情况

“没想到提案落实得这么快!”姜海琳说,11月3日市发改委价格处的工作人员就上门和她沟通,11月24日她就拿到了提案的办复报告。市发改委在提案办复中表示,北京市将稳妥有序推进居民价格改革,按照“同热同价”的原则,持续完善居民供热价格改革方案,处理好供热价格与供热成本之间的关系。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在解决好完善居民差异化补贴政策、利用智能化设备处理好室温达标等问题的基础上,适时推进居民供热同热同价改革。

“对这份平时提案的办理速度和力度我非常满意。”姜海琳说。

建立第三方代煎中药中心

来自妇联界的市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王以新教授介绍,随着人们对中医的认可,代煎药、草药膏方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中药代煎已经成为中医服务患者的一个重要环节。

王以新委员还清楚地记得,一次调研中,她在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到,只有6平方米左右的煎药室里,挤着两台半人高的煎药机。煎药机一开,几米之外的取药处都能感到室内的热浪。

还有一次,她发现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煎药室想改装升级,但煎药机配套的电线太粗了。社区怕有安全隐患,最终还是放弃了改造,甚至不久后连煎药室也取消了。

这两件事,让王以新很揪心。她一次次走进社区、药店,寻找问题的根源。终于发现,这些煎药室,不是面积太小,就是身处居民楼底商,而且煎药机功率太大……这都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和安全隐患。此外,大多数代煎药都需要等上半天到一天,还需要再次取药,煎药流程是否规范也难以监管。

问题是发现了,但是如何解题?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以新和同事有幸到同仁堂煎药中心参观。就是这次参观,让她受到了启发:将社区医疗机构零散中药代煎业务集中到像同仁堂这样的现代化煎药中心,建立第三方代煎药中心。

2021年6月底,王以新整理好自己的调研成果,提交了《关于中药代煎业务满足病人要求和医疗服务提升》的平日提案。建议有关部门牵头制定第三方煎药中心设立标准、管理标准、质量标准、药品质量监督等制度,鼓励有能力的医疗机构及社会资本建设第三方中草药代煎药中心,承担中药保障及代煎服务。

“这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站就不用设置煎药室,而是直接把医生开具的处方同步传到患者选定的代煎中心。煎好的药再通过快递送到患者手中,实现患者少跑路等多方受益局面。”王以新说。

提案被交办到市卫健委,并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市中医局研究起草了《北京市中药饮片代煎、配送服务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并征求了相关委办局、各行业协会、各中医机构、各有关饮片生产经营单位的意见。这个规范将于2022年5月1日前作为《北京市中医药条例》的配套文件颁布实施,让居民方便地吃上放心的中药汤剂。

提案办复后,王以新满意地说:“发现一个问题,就去寻求解决这个问题,作为一名市政协委员,用提案履职,就是要关注一件件身边的事,推动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解决。”

马上就访

平时提案是委员经常性履职的有效方式

平时提案是指政协全体会议规定的提案提交截止时间后至政协全体会议开幕前3个月提交的提案,是委员们经常性履职的有效方式和常态化协商的重要途径,闭会期间提案与大会提案具有同等效力。

市政协提案委副主任阮培颖说,提案工作是人民政协一项全局性、经常性工作,在履行职能中具有基础性作用。2021年市政协健全完善平时提案工作机制,制定出台了《关于全体会议闭会期间提案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并专门组成闭会期间提案审查专项工作小组,负责闭会期间提案的审核。经过近一年的尝试,推动实现了平时提案征集、审查、办理、督办常态化,探索推进提案“早提交、早审查”工作,优化提案“特事特办”机制,将涉及疫情防控和冬奥相关提案提前交办,提高了提案的时效性。2022年市政协提案委将持续推进平时提案征集,促进提案工作常态化高质量发展。


编辑:王海萍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