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0 08:43
今天是第二个人民警察节。回顾刚刚过去的2021年,首都公安机关全力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惠民生,圆满完成多项重大安保任务、坚守疫情防控一线、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提升治安防控能力、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创造安保“北京模式” 筑牢疫情防控防线
2021年7月6日,公安部发布命令,对圆满完成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安保维稳任务的北京市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予以通令嘉奖,表彰首都公安为确保党的百年庆典绝对安全和首都安全稳定作出的突出贡献。这是首都公安战功簿上的又一枚闪耀勋章。
面对全年多项重大安保任务,北京市公安局将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冬奥会“两件大事”与全国“两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等安保任务一体谋划、一体推动,积累创造了重大活动安保“北京模式”新经验,以实际行动确保了每一次重大活动安全顺利进行。
面对疫情防控任务,首都公安民警冲锋在前。在社区,4100余名“穿警服的副书记”为代表的广大民警,始终与卫生防疫部门、社区工作人员一道,全员在岗、沉入一线;在外围,持续保持外围检查站和乡村道路卡口高等级勤务,公安民警24小时坚守一线,筑牢首都抗疫外围防线。
回首这一年,在党的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群众过节的重要节点、在疫情防控的危急关头……每一次急难险重,都有首都公安人担当作为、勇毅奋进的逆行身影。
破案数创五年新高 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全面提升
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2021年,北京警方坚持打防结合、源头治理,不断完善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持续深化平安北京建设,为群众打造常伴身边的全时空守护。
在打击突出违法犯罪方面,首都公安机关紧盯黑拐枪、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等领域违法犯罪,深入开展“云剑”“昆仑”“净网”等系列平安行动,高标准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扎实推进打防管控建各项措施。
2021年,破获刑事案件数、抓获嫌疑人数创五年新高,命案、抢劫、抢夺案件保持100%侦破。特别是,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等非接触类犯罪,建强用好市反诈中心和公安部查控中心,不断创新打防模式,持续开展专项行动,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抓获作拘留以上处理人员同比分别上升1.1倍和1.6倍,均创历史新高。
此外,首都公安机关全力构建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不断完善地上地下安全一体化、公安武警联勤联动联防联控、路地警务合作等机制,打破警种界限,创新构建“融合执法”模式,推行出租房屋“旅店式”管理,三甲医院警务室、中小幼校园护学岗实现全覆盖,不断强化科技支撑,推进智慧警务建设提档升级,全面提升首都社会面治安防控能力。
围绕社区平安,首都公安机关不断加强以派出所为重点的基层基础建设,深化派出所“两队一室”改革,以穿警服副书记为牵动,凝聚警民携手、共保平安的整体合力。围绕外围防控,不断推进环京外围查控一体化建设提档升级,深化区域警务合作机制,进一步筑牢首都安全屏障。围绕网络安全,不断深化“净网2021”专项行动,积极探索实践“全警种参与、规模化收网、全链条打击”工作模式,努力打造清朗网络空间。从地上到地下、从重点地区到外围防控、从百姓身边到网络空间,织严织密了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民警出警更快了、景区秩序更好了、骚扰电话更少了……为了将安全守护网织得更密更先进,首都公安一直在不懈努力。
为群众办实事 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
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放到群众个体身上就是挂心的大事,都事关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安全感。首都公安坚持“小案不小办、小事不小看”的为民服务理念,依托“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持续将“放管服”改革推向深入。
大力营造安全有序畅通道路交通环境,深入推进首都铁骑警务模式,着力整治违规三四轮车、超标电动车,动态排查治理道路隐患,试点实施二环路慢行系统优化改造,持续开展“文明驾车礼让行人”专项行动,确保了首都交通运行安全平稳、秩序环境持续向好。
优化完善“网上北京市公安局”,逐步实现144项便民服务事项网上办理,覆盖全局政务和公共服务事项的90%。全面推行网上受理核发电子居住证(卡)、派出所“公共户”、取消农业非农业夫妻投靠政策差异、京津冀全域户籍类证明“跨省通办”等便民新举措。
创新推出电子印章、交通事故远程处理等便民利企措施,将公章刻制、旅馆业特种行业许可证核发等12个事项纳入“证照分离”改革,推出14项京津冀自贸区“同事同标”事项(即同事项名称、同受理标准、同申请材料、同办理时限和办理结果互认),打造“政策体系完备、机制措施健全、业务办理高效”的外籍高端人才服务模式,有力服务保障了全市“两区”建设。
成绩已写入历史,2022年,首都公安机关将以首善标准决战决胜冬奥安保,深入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北京,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