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共同心愿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徐貽聪

2022-01-10 13:20 语音播报

时事

2022年1月6日至7日,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共同体的第22次外长会议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会议一致推举阿根廷为拉共体的下届轮值主席国。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共同体”(简称拉共体,Comunidad de Estados Latinoamericanos y Caribenos,CELAC),于2010年决定筹建,2011年正式宣布建立,为第一个涵盖这个地区全部33个独立国家的地区性组织,是一个合法、统一、多样化的政治协同机制,旨在能够让地区所有国家秉承同一目标而凝聚在一起,是拉美对外合作对话的代表,“拉共体”明显区别于由美国发起组建、包括加拿大在内的“美洲国家组织”。“拉共体”没有常设秘书处,实行轮值主席国制。

问世以来,“拉共体”曾多次举行峰会,外长级的会议10年间就举办过多达20余起,还有许多相应的其他机制,可见一斑。该机构全方位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保障地区安全。就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重大议题进行磋商,协调立场,深化一体化,促进地区团结、独立和发展。总体而言,“拉共体”颇为活跃,对地区的团结作用积极,目前,仅巴西因为在围绕委内瑞拉问题上与其他国家有意见分歧,暂停了会员资格。

“拉共体”建立起始,中国就与之保持有密切的联系和交往。该机制2011年宣布成立时,中国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曾致电祝贺,2012年就通过“拉共体”建立“中国——拉共体合作论坛”(简称“中拉论坛”)达成共识。2015年“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开幕时,习近平主席曾出席并发表主旨讲话。2021年12月,双方举行了《中国——拉共体合作论坛》第三届部长级会商,由中国外长王毅主持。在“论坛”的推动下,中拉合作关系发展良好,渐次深入,方兴未艾,未来十分可期。

可以预言,“拉共体”将会秉承其初衷,并在既有基础上逐步扩大共识,继续以整个地区的声音说话,加强并扩大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合作,为世界的进步与和平做出自己的贡献。在与中国的关系问题上,无疑也将进一步加深理解,增强合作意愿,扩大合作范围,落实“战略对接”,共同为“中拉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添砖加瓦,持续造福于双方的人民。

(本文作者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公共外交网www.PDNET.cn.特邀高级顾问)


编辑:高晨晨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