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1 16:19
临近春节,黑龙江、湖北、山东等多地多部门陆续发布倡议书,提倡“文明聚餐、适量自愿饮酒”。
一提起酒,许多人颇为苦恼,苦就苦在“感情深,一口闷”的生逼硬劝。饮酒过度,损害健康;劝酒逼酒,也会带来心理压迫,至于酒局之上的繁复环节、“黑话”套路,甚至开黄腔、秀低俗、耍酒疯等行为,更是严重的冒犯。一次相关投票中,超过50万人选择了“极度反感,不能接受”酒局。然而,尽管反感者众,法律也明确规定了劝酒、灌酒等行为可能承担的民事或刑事责任,但每逢婚丧嫁娶、商务宴请、节庆聚餐等场合,不当劝酒行为以及因之引发的纠纷仍相当常见。
劝酒之风为何难止?一则,不少人将喝酒与氛围联系在一起,总觉得有劝酒、敬酒、斗酒,场面才热闹,饭局才到位,宾主才尽欢;二则,也有人将饭局视为“权力控制的游戏”,将喝酒异化为“服从性测试”,被劝者喝得越多才越能彰显诚意。在面子、礼节等的绑架下,在等级、利益等的压力下,无论是出于身体原因不能喝,或是单纯不想喝,本想拒绝的人大多不敢拒绝、不能拒绝,最终被迫饮酒至醉。显然,在畸形劝酒文化与酒局潜规则里,以酒会友助兴的情趣早已丧失,喝下肚的酒水可谓相当苦涩,如此糟粕早该休矣!
法律明确规定,强迫性劝酒、明知对方不能饮酒仍劝其饮酒、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酒后驾车未劝阻导致发生车祸等情形,劝酒者及同饮者都可能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但放眼现实,明确规定也常常陷入“只要不出事、劝酒不追责”的尴尬,这助长了某些人的侥幸心理,也让歪风邪气难以禁绝。如此情境之下,既呼唤相关部门加大宣传、强化规矩,也需要每个人敢于说“不”、学会说“不”,诸如餐厅服务员等不妨适时提醒,交通部门可以增加酒驾测试的随机流动性。移风易俗绝非一日之功,多方合作、共同发力,假以时日、不弃微末,方能树立起文明健康的饮酒新风。
话说回来,树立饮酒新风,也不妨从古人的风雅中汲取一些“酒文化”的精华。社交场合,大可以茶代酒,亦应“点到为止”,少一点咄咄逼人,多一些以心相交,岂不更契合相聚的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