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大熊猫的前世今生,近90件熊猫化石亮相自然博物馆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牛伟坤 阎彤

2022-01-18 11:38 语音播报

热点

1月18日,北京自然博物馆把大熊猫的前世今生“搬进”展厅,包括大熊猫、小熊猫、元谋始熊猫右上颌骨等在内的近90件珍稀化石标本,带领观众走进熊猫时代。

一件大熊猫头骨化石是展厅中“最年轻”的化石。该馆展览策划部主任苗雨雁介绍,该化石是亚化石,是尚未完全石化的大熊猫骨骼;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研究员黄万波等人在重庆丰都县都督乡发现,经测算距今6000多年前。令人惊奇的是,头骨上有明显的刀砍痕迹,断面平整、陡直,证明6000多年前的三峡腹地是大熊猫的家园,也说明大熊猫是史前人类的狩猎对象。

古老的化石同样精彩。距今约580万至690万年前的禄丰始熊猫、距今约250万年前的小种大熊猫、距今约180万年前的武陵山大熊猫等骨架模型,让人清晰地看懂大熊猫的一路演化。

圆滚滚的身躯,黑白相间的毛色,大黑眼圈,小得几乎看不见的短尾巴——“萌萌”的大熊猫全是这个样子吗?并不尽然。展览中,各种现生大熊猫的剥制标本、塑化标本集中亮相,让观众过足眼瘾。

关于大熊猫的很多趣味科普也在展厅中与观众见面。比如,一个图文并茂的展板上显示,1939年,因抗战爆发内迁至重庆北碚的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工作人员,把从野外捕捉的大熊猫赠予北碚实验区区署,交平民公园动物园饲养,供观众观览;这是已知最早的大熊猫活体展示,而在当时,中国科学家把大熊猫称为“中华白熊”。

“熊猫时代——揭秘大熊猫的前世今生”展览由北京自然博物馆与重庆自然博物馆共同举办。展览为收费展览,票价为每人20元,展期持续至6月17日。


编辑:王海萍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