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8 16:18
“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海淀区万寿路街道在27个社区架起民情热线, 24小时接受民意诉求……今天,我们走进社区,翻开380本民情日志,揭开了社区工作人员和2759名民情专员搭建的“未诉先办”网络,如何将一件件民生急盼落实在百姓家门口。
27条热线 昼夜守护百姓生活
“统建楼5单元又跳闸了,快来看看吧!”晚8时,放在复兴路32号院社区的一部手机响了,连日来一到晚间用电高峰期,楼里就会频频跳闸停电。正说着,手机中的社区微信群里也传来一条条信息:民情专员陆文静和多位居民也报告了相同的问题。
正在值班的社区书记范素荣马上汇总了情况,叫上物业的工作人员赶到了统建楼。
“这是栋老旧楼房,产权很复杂。跳闸停电的5单元又不归物业管理。可事关居民的生活,得先想办法恢复供电。”物业人员边介绍,边查到了配电室……10几分钟后,更换了保险丝,再合上电闸的5单元,家家户户的灯又亮了。
万寿路甲15号社区中联部小区民情专员开会讨论居民诉求
“统建楼都40年了,电闸老化严重,功率也不够。所以,临时的检修的办法不管用啊!到了明天可能还得跳闸。”在社区值班室,听到电工的话,范素荣心急如焚。她连夜拨通了统建楼产权单位负责人的电话,“根本解决老楼的跳闸停电问题,需要你们更换设备……”
次日,产权单位派专人带着新购置的大功率电闸来到了复兴路32号院社区,设备更新了,电路老化造成连日停电的问题彻底解决了。
“从反映问题到根本解决,不到24小时,这办事的速度真快呀!”社区微信群里,传来了一个个的点赞。
“从前,我们遇到事儿就打12345。虽然响应得很快,但问题落实到办理单位,总是有个过程,需要一点时间。自从社区里有了民情热线,连这点时间都省了,紧急的小问题,花不了多长时间,不出院就能解决了。”说起民情热线,居民连连称赞。
小到居民的头疼脑热,大到解决全社区用水用电……“可别小看这条民情热线,它可连着社区和百姓。”万寿路街道相关负责人感慨地说,街道依靠这几十条热线织成一张网,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平安生活。
十几天前的一个上午,万寿路街道翠微中里社区民情热线不断报告:全社区突然停电了,原因不明。
数十位民情专员和物业人员从四面八方赶紧赶往现场。原来,小区的水管已大面积爆裂,大量积水浸入地下车库的总配电室……
马上进行抢修,社区不得不临时全面断水、断电、断暖,可2000户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成了难题。
应急保障队带水泵、发动机到现场,城管办协调了应急供水车,应急照明系统也启动了……社区上报街道后,街道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民情专员也忙起来,他们挨这挨户地通知居民到小广场领取生活用水、蜡烛,还优先为8户高龄独居老人送上应急物资。
经过8个多小时的紧急抢修,小区顺利恢复了正常的供电、供水、供暖。
在万寿路街道的27个社区中,每个社区都有一条民情热线,昼夜不停地值守,百姓的需求在哪,社区工作者的办公室就在哪。
380本日志 搜集2万件民情信息
反映问题:6号楼自行车棚破旧、漏水,停放车辆易被淋,建议更换。
解决方案:已上报社区,正在协调资金。
反映问题:超市门口下坡的污水井盖被压坏。
解决方案:当天物业已协调更换新井盖。
……
翻开万寿路甲15号社区中联部小区民情专员杨广凤的民情日志,反映问题、反映人、联系方式、解决方案……居民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建议都被一桩桩记录在案。
万寿路甲15号社区中联部小区民情日志
“我们要贴近百姓,迅速解决他们身边的问题。光靠热线,光接诉求是远远不够的。”杨广凤介绍,街道的各个社区,搭建了民情驿站,通过聊天、拉家常,把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搜集上来,再反映给社区和物业。凡是合理的要求,社区都会协调各方尽快解决。
走进中联部小区,由地下空间改造的民情驿站格外温馨。从墙上的书画到地上的沙发、茶桌,家具都是由居民捐赠的,大家已经把这里当成了另一个家。散步路过,就到民情驿站的茶室里喝喝茶、聊聊天,一个个民生诉求也聊出来了。
“3号楼旁边的那块下水道板松了,一过车就响,晚上睡觉经常被吵醒。”
“老年餐厅那儿没有扶手,上楼不方便。”
“一楼的厨房经常从下反水,臭气熏天,是不是哪儿堵了?”
陪着老邻居们聊天的杨广凤,也将这些关系到百姓生活的疑难小事一一记在民情日志上……
杨广凤介绍,搜集民意,不能光待在居委会里,“每天上午10点、下午3点,我都会到小区的小花园转一转,在那儿遛弯居民最多,也最能发现问题。”
“就是前不久在小花园,一位小伙子建议,小区要进蔬菜直通车了,安排在小花园最合适。”杨广凤说,他将这个建议反映到社区,很快就定了下来。如今,每周三、六早上7点,社区的居民都到停在这里的蔬菜直通车买菜。
像杨广凤这样的民情专员,在中联部小区有22名,而在整个万寿路街道多达2759名,他们沉浸在社区的各个角落,走在百姓中间,收集记录的380本民情日志,2万件民情信息成为支撑“未诉先办”的重要一环。
民情专员 成为社区的眼睛和耳朵
大到清理群租房、安装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小到帮一户居民解决因楼上渗水问题,民情专员都发挥了大作用。
“本身就是居民的民情专员就是社区的眼睛、耳朵,依靠他们社区才能把解决百姓之难落到实处。”万寿路街道今日家园社区书记薛军晖介绍,每20户至少有一个民情专员。
今日家园社区民情驿站接待居民反映问题
薛军晖介绍,今日家园社区紧靠301医院,人员混杂的群租房曾是困扰小区居民的最大问题。社区、物业多次出手整治,但效果不佳。
“很多二房东都采用出租床位的方式规避检查。白天,他们就把床收起来;晚上他们再把床摆出来。由此,每每整治过后,违规租房的问题又卷土重来。”提起当时整治的难,薛军晖皱了皱眉头。
社区想到了“居民自治”,“居民最清楚哪儿有群租问题了,他们的举报也最准确。”
在整治过程中,入户成了难题之一。
“群租户进门都有暗号,普通人根本敲不开他们的门。”这也要居民配合。在民警的见证下,民情专员带头响应,居民集体授权社区可以找开锁公司帮他们入户,靠着这种方法,又清理了100多套群租房。
为了杜绝群租房反弹,社区在征求民意的基础上制定了一个《租赁管理规约》,由社区的民情专员挨家挨户做业主的工作,大家一致签字通过的“如果有房东违约出租,居民可授权物业将其断水、断电”,对违约出租的房东起到了决定性的震慑作用。
社区大门口应更换滚闸、摆闸等门禁系统,避免了有人尾随进入,配备不可复制的门禁卡。若正规租户租房,只能用身份证绑定门禁,也杜绝了门禁卡的流失。“正是每一步都有居民出谋划策、参与、支持,有了民情专员反馈意见,才换来了如今社区内零群租房的结果。”薛军晖说。
“今年元旦过后,社区的新能源车主终于用上了自家楼下安装的充电桩。这下大家再也不用跑到三四公里以外充电了。”居民张朋说,“这都要感谢民情专员,是他们收集反映了大家的需求,还写了一封加上社区党委公函的联名信,才引起了社区地下车库管理方的重视,最终解决了问题。”
小目标:在12345派单里消除社区治理问题
民情热线运行两年来,截至目前,万寿路街道27个社区共有380本民情日志,记录了2万余件民情信息,2021年累计解决各类问题4000余件。90%的政策咨询类案件和40%的物业管理类案件,由“接诉即办”转为“未诉先办”。2021年全年共计有2个社区累计5个月12345案件承办数量为零,1个社区累计4个月12345案件为零。
每位社区书记,都会对自己社区一年接到了多少12345热线派单做到心中有数,万寿路街道的社区书记们也不例外。但不同的是,给他们印象更深的是,社区民情热线、民情驿站、民情专员、民情日志的“四民”机制反映并解决的问题,已经远远超过了12345热线的派单量。
就拿复兴路32号社区来说,2021年,民情热线接到居民反映问题270件,民情驿站处理居民诉求469件,而一整年的12345热线派单仅为190件。“对于我们这种产权单位复杂、流动人口多的老旧小区来说,12345派单量已经较往年下降了一半多。自从社区运行了民情热线,发挥了民情专员、驿站和日志的作用。居民的诉求很快在身边就解决了,他们也认可了这个模式:有事先找社区,家门口能解决问题……”范素荣骄傲地说。
“在我们直接收集到的居民诉求里,我们解决率能达到99%。而我今年的工作目标是,在12345派单里没有社区治理类问题。”依靠着“四民工作法”,社区书记薛军晖自信地给自己定下了这样的“小目标”。
徐英波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