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图发布21副“古籍里的春联”,现场书写赠读者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李洋 方非

2022-01-18 20:33 语音播报

热点

1月18日9时多,国家图书馆人流最集中的北馆二层大厅内布置得喜气洋洋。一张张万年红宣纸铺陈出壬寅新春的色彩;“典籍里的中国年”展览讲述26种珍贵古籍中有关年俗的历史故事、礼制民俗;国图馆长熊远明、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郑晓华等则以21副选自古籍中的春联为基础,现场开笔题写多副墨宝赠送给当天到馆的读者。

写春联、贴春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年俗,表达了中国百姓祈福迎祥、驱灾避害的精神诉求和美好愿望,是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重要年节符号。国家图书馆作为国家文化殿堂,每年都会发挥所长,将中华典籍中关于年节习俗的传承与变化、春节等传统佳节背后深藏的历史底蕴进行挖掘和展示,并结合楹联、年画、剪纸等春节标识性符号,生动呈现出来。18日,国图策划推出“典籍里的中国年”展览,精选馆藏珍本26种,以中国传统“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为纲目,通过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生动讲述典籍中有关年俗的历史故事、礼制民俗。

18日向社会公布的21副来自古籍中的春联,是从15种古籍文献中撷取而来。其中,有最早见于“敦煌遗书”中的春联“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有选自《宋史》的名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也有至今应用甚广、选自明刻本《状元图考》中的名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堂”。专家们还特别从馆藏文献中挖掘了与“壬寅”年相关的对联“壬佩六符,允征吉兆;寅恭五服,相励和衷”。

“老爸老妈,我碰到国家图书馆看到书法家现场给写春联了,我现在去给你们求一副墨宝。”读者于海珍18日一大早来国图借书,当看到这番喜庆场景时立刻拨通电话向已年逾古稀的父母“直播”。“以前我家里的春联都用商家送的那些。统一印刷,没有特色。国图毕竟是文化殿堂,又是名家给现场写,这样的春联才充满书香。”来国图激活旧读者证的市民姜奕觉得能赶上这样的机会非常幸运,获得中国书协会员、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教授张冰的墨宝后,他当场就发了一条朋友圈“炫耀”一下。

由于21副撷取选自古籍里的春联均无横批,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史睿还为每一位来求墨宝的读者现场创作。在为一位读者写下选自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竹窗楹语》中的名联“春意已随杨柳动;东风先报杏花开”后,他提笔沉吟 “家有小女,那横批就写‘瑞日芝兰’吧。”

在国图保卫处工作的周道贵一直在现场维持秩序,他说小时候在自己的老家四川,每逢春节前夕,村里有文化的长辈都会帮各家各户写春联。“写春联、贴春联、挂红灯笼……有了这些准备工作,才有年味。” 周道贵说,如今自己的孩子跟着书法进校园课程也练起了书法。“虽然要写出漂亮的春联还需要积累,但孩子愿意拿起毛笔去书写,就有了文化的传承。”

春节期间,国图还将整合馆内资源策划推出“阅享春意 筑梦冰雪”春节主题系列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广大读者在重拾传统新年民俗民趣的同时,感受浓浓的春节年味,共同领略奥运魅力。

国图发布的“古籍里的春联”(21副)

以下21副春联除第一种敦煌遗书现藏英国国家图书馆、第二种《宋史》较为常见外,其余皆据国图藏本挑选。

三阳始布;

四序初开。

选自敦煌遗书S.0610号(现藏英国国家图书馆)。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选自《宋史》。

岁岁平安节;

年年如意春。

选自清光绪刻本《养吉斋余录》。

寒消图九九;

春到径三三。

选自清光绪十七年刻本《精选对联备要》。

春为一岁首;

梅占百花魁。

选自清光绪十三年刻本《新纂对联集成》。

乐唐虞盛世;

庆天地长春

选自清抄本《集唐对联》。

花好月圆人寿;

时和岁乐年丰。

选自民国十七年影印本《商卜文集联》。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堂。

选自明刻本《状元图考》。

天泰地泰三阳泰;

家和人和万事和。

选自清光绪十三年刻本《新纂对联集成》。

向阳门第春常在;

积善人家庆有余。

选自清刻本《对联大全》。

五风十雨皆为瑞;

万紫千红总是春。

选自清光绪十三年刻本《新纂对联集成》。

爆竹一声除旧腊;

梅花几点送新春。

选自清抄本《集唐对联》。

桃符门上千家换;

爆竹声中一岁除。

选自清抄本《集唐对联》。

瑞日芝兰光甲第;

春风棠棣振家声。

选自清光绪十七年刻本《精选对联备要》。

春回禹甸山河外;

人在尧天雨露中。

选自清同治七年刻本《对联汇海》。

一天云日祥和气;

万里山川锦绣春。

选自民国二十五年铅印本《藤墅俪言》。

春意已随杨柳动;

东风先报杏花开。

选自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竹窗楹语》。

喜延明月长登户;

自有春风为扫门

选自民国二十八年商务印书馆石印本《甲骨集古诗联上编》。

田园渐发生,三阳启泰;

草木咸萌动,四序先春。

选自明嘉靖刻本《中麓山人续对》。

爆竹二三声,人间是岁;

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

选自清光绪十七年刻本《精选对联备要》。

壬佩六符,允征吉兆;

寅恭五服,相励和衷。

选自民国十一年石印本《古今楹联类纂》


编辑:蔡文清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