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9 20:38
1月18日,受“相约北京”奥林匹克文化节暨第22届“相约北京”国际艺术节之邀,享有两大“世界非遗”的格萨尔藏戏开山之作《赛马称王》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开演。作为本次文化节唯一一个藏戏演出项目,《赛马称王》份量十足,坐拥两大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光环,即藏戏和被誉为“东方荷马史诗”的古典民族史诗《格萨(斯)尔》。
孟子新 摄
藏戏大约起源于距今600多年以前,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格萨尔》是迄今为止人类所拥有的篇幅最长的、内容浩瀚的活态史诗传统,由我国藏族和蒙古族等民族共同创造,以韵文和散文的方式讲述了格萨尔王降伏妖魔、抑强扶弱、各民族和谐相处,建设美好家园的故事,既是族群文化多样性的熔炉,又是多民族民间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见证。2006年,藏戏和《格萨尔》经国务院批准都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 年,都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藏戏《赛马称王》的剧本便是节选并改编自这部全世界最长的史诗《格萨(斯)尔》。宏大的《格萨(斯)尔》史诗有三大结构,《天界和降生》、《称王及征战》和《圆满三界返回天国》。藏戏《赛马称王》演绎的正是史诗中惊天逆转的情节,穷孩子觉如怎么成为了旷世英雄格萨尔王?充满了励志奋斗、积极乐观和对光明的向往 ,在牧区几十年来常演不衰。
孟子新 摄
赛马称王之地是英雄格萨尔历史命运的转折点。剧中,紧张而激烈的赛马大会上,勇敢机智的觉如大展身手、竞显神通,最后战胜了阴险狡诈的晁通,加冕为王改名为格萨尔,即藏族传说中的格萨尔王。和京剧等戏曲相似,藏戏里的马鞭用绒线绑成小球,替代京剧马鞭里的流苏,五彩缤纷的马鞭,和流光溢彩的戏服相映成趣。众将赛马的片段里,演员们手持马鞭,仿佛骑着真正的马匹,从远处跑来,说唱着再驰向远方。整个演出剧情跌宕起伏,台词富有哲理,唱腔动听,舞蹈优美,舞台和服饰造型华美,让北京观众大开眼界。
本次演出由色达耶吾布美藏戏团表演。耶吾布美藏戏团共有演员50余人,日常演出剧目包括格萨尔藏戏和传统藏戏。格萨尔藏戏是藏戏的一个分支,由今年已经83岁的色达藏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塔洛首创。1980年,塔洛凭着20年前筹备和表演藏戏的珍贵回忆,恢复了北派藏戏的演出,同时首创了格萨尔藏戏,成了将格萨尔史诗搬上藏戏舞台的第一人,被赞誉为“格萨尔藏戏之父”。
孟子新 摄
塔洛老师的儿子桑珠洛吾,是格萨尔藏戏的重要传承人之一,《赛马称王》由他担任总导演。他跟随父亲学习藏戏多年,写过剧本、演过角色、编过舞蹈、做过戏服道具,参加过极为辛苦、也极为珍贵的藏区万里行公益演出,桑珠从格萨尔王的30位大将中,选择了丹王子“耶吾布美”的名字作为藏戏团的团名——耶吾布美既是格萨尔王手下的少年名将,也是格萨尔王的继承者。色达耶吾布美藏戏团此次受邀进京演出,意在助力冬奥,让世界感受中国格萨尔藏戏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