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6 09:15
近日,北京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小儿骨科病房,住进了三名来自西藏的孩子。他们分别是来自昌都的巴旦,来自拉萨达孜区的拉姆,还有来自拉萨墨竹工卡县的卓玛。因为语言不通,医生护士对他们的治疗和护理更加耐心细致,在逐渐康复的过程中,他们的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每次提起巴旦,他的父亲都是愁容满面。巴旦患有多发骨纤维结构不良,双侧股骨扭曲变形,多次骨折,多次手术,都不能让他重新站立起来。这次从当地医生那里听说北京积水潭医院可以治疗,抱着最后一丝希望,不远万里来到北京。因为已经经过4次大手术,巴旦入院后很拘谨,陌生的地方,陌生的人,他不知道会不会像以前一样,满怀希望而来,失望而去。
对于病人来说,术前的等待是艰苦而漫长的;对于医师来讲,是紧张而有序的。经过科室讨论,决定采用多段截骨矫形,逆行扩髓,带锁髓内针固定术对巴旦进行治疗。经过4个小时的操作,手术圆满完成,术后恢复顺利。巴旦的脸上展露出久未绽放的笑容,对以后的生活充满希望。
来自达孜的拉姆已经有11岁了,可是瘦瘦小小的个子,就像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虽然年龄最小,她却是最懂事的一个,每次查房都会用汉语说“您好”,医生走的时候会说“谢谢”!在病床上永远放着做到一半的习题集。她的妈妈遗憾地说,因为地处偏远,去年小儿骨科的副主任医师杨劼援藏的时候,得到消息晚了,没来得及在拉萨接受治疗。不过这一次,她们攒够了钱,马上来到北京,一定要把孩子的病治好!
拉姆的问题是髋关节脱位,脱位高,年龄大,髋臼条件差,一直是这类手术的难点,如果操作不当还会出现再次脱位,髋关节功能受限等并发症,很可能不如术前的状态。她听说杨劼治疗这方面的疾病有着丰富的经验,在拉萨就治疗过几十个跟她一样的患有大龄髋脱位的孩子,所以拉姆一直充满信心。
在手术中,根据术中实际情况进行判断,杨劼认为还有条件重建髋关节对应关系,选择了操作更复杂、手术难度更大的术式:骨盆三联截骨+髋臼成型+股骨短缩去旋转截骨内固定术。每一步操作都要做到十分精准,不能出一点差错,最终股骨头复位稳定,术后恢复顺利。即使在术后清醒的第一天,拉姆忍着疼痛,仍然不忘感谢医生,感谢护士,给了她康复的希望!
17岁的卓玛是被姐姐从拉萨硬拉过来看病的,小的时候走路总是一瘸一拐,跟别人不一样。家里人带她去看过,可是当地的医生说,病的太重,不能治疗。这是命运的安排,是她今生要承受的痛苦,卓玛早早就接受了这一观点。当听说还有希望得到治疗,卓玛的姐姐立刻下定决心,再难也要让卓玛得到最好的治疗。
17岁髋关节脱位的保髋手术,对任何一名儿骨医生来说,都是一次挑战!而且卓玛同时患有脑性瘫痪、脊柱侧弯、马蹄高弓足、踇外翻等疾病。经过反复讨论,制定方案,充分完善术前准备,卓玛和拉姆在同一天接受的治疗,已经是晚上8点,手术还在进行中,体力的消耗对医生和病人都是需要克服的难关,随着最后一针缝合,所有人都长长呼出了一口气,疲倦和汗水掩盖不住手术成功的喜悦。
出院前,卓玛的姐姐奉上了代表吉祥、尊贵的黄色哈达,卓玛虽然还不能起床,还是笑着说:“后面的手术还要杨劼医生来做,这一次她不再听从命运的安排!”
三位来自西藏的小患者在同一时间、不约而同地住进了同一个病房,是巧合也是必然。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北京积水潭医院派遣杨劼参加援藏工作,他对大龄髋关节脱位、儿童髋关节术后翻修、儿童多发肢体畸形等疾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藏期间,杨劼副主任医师主持髋关节相关课题2项,手术200余台,参与治疗病人400余人,其中发育性髋脱位病人150例,8岁以上大龄髋脱位30例,普遍恢复良好,他的医术和医德获得了藏区同胞的认可。因此,即使回京后仍不断有藏族病人来京找他看病,而他每次都会更加耐心沟通,精准治疗。“虽然身在北京,但我们的援藏工作一直在继续。”杨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