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7 16:25
2020年年底,一只狍子误入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赛道,被工作人员救出并放归山林。这让在小海陀山待了700多个日夜的景观工程师赵瑞勇十分惊喜,受工程建设影响,狍子曾一度消失。
除了狍子,户外的红外相机还监测到了野猪、斑羚等26种野生动物。此外,属于濒危物种的北京水毛茛、核桃楸、红丁香、胭脂花、蒲公英等数十种植被和花卉,从山脚到山顶,竞相开放。
动物回家了,植物新生了,冬奥会延庆赛区的生态也日渐修复。
北京2022年冬奥会延庆赛区核心区位于小海陀山南麓,海拔2198米,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建设难度最大的赛区。共建设“两馆一村”: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和延庆冬奥村(冬残奥村)。秉持“山林场馆、生态冬奥”的设计理念,场馆于2017年3月底开工建设,2020年12月实现完工,建设者历经4年的艰辛,终于将蓝图变为现实。
延庆赛区无疑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完美诠释。
“可持续性”是国际奥委会改革路线图《奥林匹克2020议程》的标志性理念和任务,“绿色办奥”也位居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四个办奥理念之首。在可持续生态方面,北京给予生态保护和环境和谐特别关注。
生态修复有一个原则,就是一定要用原生或本地的乡土植物,以确保维持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为保护小海陀山的自然生态,早在2016年,在“第一锹土”动工之前,相关林业、水土、生态专家先期开展了“生态环境本底调查”,对赛区内动植物分布进行详细摸底,摸清了赛区内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特征,以及土壤、水文等关键数据,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对奥运设施建设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干扰进行评估,将因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春选苗、夏栽种、冬养护,赵瑞勇和同事们风风火火的步伐没有停下过。6年,他们完成了214万平方米的生态修复。这也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建设周期最长的工程。
如今,站在位于小海陀山最高点的山顶出发区放眼望去,山脚下有着“雪游龙”之称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宛若一条巨龙静卧,等待“一飞冲天”;被称为“雪飞燕”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雪道则犹如7条白色瀑布由山顶向山谷蜿蜒“流淌”,11条索道、缆车仿佛跃动的曲谱,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每一个区域连接了起来;延庆冬奥村(冬残奥村)这座中式庭院静谧地掩映在山林之间,实现了体育设施同自然景观的和谐相融,确保人们既能尽享冰雪运动的无穷魅力,又能尽览大自然的生态之美。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在亚高山草甸间,蜻蜓振翅、鸟蝉啁啾⋯⋯绿色,已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最鲜明的底色和名片,而其背后的绿色发展理念也成为留给这座城市最大、最丰厚的奥运资产和生态财富。
冬奥会刊记者 邓伟 摄 视觉中国 供图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冬奥会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