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8 20:14
“一毕业,就赶上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开幕式倒计时200天,我第一念头不是急着找工作,而是当志愿者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和保障家乡张家口办成简约、安全、精彩的国际盛会。”1月28日,正式上岗服务的张家口赛区崇礼区城市志愿者王港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2021年7月19日,24岁的崇礼小伙儿王港大学毕业。大学在读期间曾经在西藏当兵服役,戍守边疆,期间获得“优秀新兵”“西藏军区练兵比武单科第二名”等荣誉。光荣的参军经历,不仅使他练就了强健的体魄和敏锐的专注力,更使他拥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报效祖国的满腔热情。
“哪里需要我哪里就是我的工作岗位。”毕业后决定报名参加冬奥志愿者的王港征求父母意见时说,父母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思想觉悟很高,他们特别支持我的选择,因为志愿者是为祖国争光、为家乡添彩的事业。就这样,王港一头扎进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以及志愿服务相关知识的海洋,还恶补了对外交往中所能涉及到的专业英语知识。为了提升自己志愿服务能力,王港加入崇礼区雪都公益活动组织,在这里,他参加了有组织、有纪律、有步骤的公益活动技能培训和实践,积累了较为丰厚的志愿服务经验,使他可以更快、更好地适应志愿服务岗位。
2021年8月9日,王港被录取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张家口赛区崇礼区城市志愿者。接到通知那一天,王港激动得泪花闪闪,“能够参与和服务于家乡这一世界盛会,是多么荣幸和自豪的事!”他在日记中写道。
从这天起,王港加入了拥有400多人的崇礼区城市志愿者团队。“但是,这只是开始,要成为最后能够在冬奥举办期间上岗服务的城市志愿者,还需要经历层层选拔,并且考核采用全程淘汰制,不进则退,时刻要求我们在培训过程中不断学习,增强本领。”王港说,实际上,加入冬奥城市志愿者行列,为我打开了另一座大学的大门,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指引下,使我从一个满怀激情但稍显稚嫩的大学生成长为拥有多项服务能力、脚踏实地敢于拼搏进取的有为青年。
记得2021年9月份,王港参加了崇礼区城市志愿者团队第一次集中培训。了解到城市志愿者服务内容包括人员引导、信息咨询、文明宣传、应急援助、文化传播、环境保护、共建平安、助残服务等。王港的眼界一下子打开了,冬奥会知识,奥林匹克文化起源,冬奥会运动项目,北京张家口申冬奥会历程,英语知识,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法律知识和心理健康,体态礼仪和接待礼仪,扶残助残常识,志愿服务精神,崇礼区历史文化简介……这些知识深深吸引着他,也滋养着他的奉献精神。
因为城市志愿者没有具体的工作分工,因此每个城市志愿者都要学会弄懂这些基本服务本领。王港不仅认真记录了笔记,还跑遍了全区9个服务点,对9个服务点的地形特点、交通状况、居住环境等特点了然于胸,成为志愿者队伍的“活地图”。
“参与冬奥志愿者服务,让我不断收获成长。尤其可喜的是,还和家乡崇礼的文化有了亲密接触。”王港说,以前忙于上学、参军,对家乡崇礼小城了解不够,日渐生疏,通过培训,了解到崇礼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如始于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太子城的历史典故,长达五千余年的文明传承,历史上的张库大道,平津战役等均与崇礼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向游人介绍家乡文化的同时,王港更加热爱家乡了。
最让王港难忘的是,参加2022年北京冬奥会倒计时100天活动那天,天气很冷,寒风刺骨,这天一大早,他们来到了国家跳台滑雪中心举办活动。高大宏伟、环保绿色、高科技赋能的“雪如意”矗立在冰雪之巅,宣告着崇礼小城从此走向世界。这是王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雪如意”,内心感到自己正和家乡一起成长,也和冬奥一起成长。这次王港的服务岗位是布置会场,引导来宾,安排演员等工作,这些看着“不起眼的工作”,让王港从早上8点忙到了晚上9点,但他丝毫不觉得累,不觉得苦,心里暖暖的。
有一次,王港看见一位阿姨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拎着大包裹过马路,于是他主动上前帮忙拎包,没想到,这包裹还挺沉重的。王港引领阿姨过了马路,当看到阿姨接过王港手中的包裹面露难色地朝远处走时,王港觉得不放心,于是就想直接把阿姨送到家。王港立即请示组长,组长同意后安排了其他志愿者暂时替岗,于是王港很快追上这位阿姨,接过包裹,一直把这位阿姨和孩子安全送到了家。
忙碌、琐碎、紧张、重复的志愿服务工作以及严寒的天气,时刻考验着这位大学毕业生的意志和韧性,王港也曾有过迷茫,但是每当看到身边年龄比他大、体能跟不上的志愿者仍坚持服务,王港就受到鼓舞,立刻投入到服务中,站好自己的每一班岗。
最近,王港成为最后确定参与冬奥会期间崇礼区城市志愿者337人名单中的骨干队员,并参加了崇礼区城市志愿者第二次集中培训。这次培训增加了冬奥网络安全知识,新闻媒体采访沟通,交通指挥手势及交警礼仪,文明用语微笑服务等内容。“这是一次能力提升培训班,更是赛前培养一批政治素质较强、业务能力过硬、服务水平突出的志愿者队伍的实际行动。”王港表示,冬奥的脚步更近了,我们准备好了,我们将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奉献一场有温度,有深度的志愿服务,以“暖实力”点亮冬奥志愿服务之城。
摄影:李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