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节目《忆江南》广受称赞,借传世名画创意展现东方美学神韵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王润

2022-02-02 20:41 语音播报

文娱

今年的虎年央视春晚,有两幅以名画为题材创作的节目收获好评,并且在春晚之后依然被不断传播,广受关注和称赞。这就是根据《千里江山图》创作的舞剧《只此青绿》,和根据《富春山居图》创作的创意音舞诗画节目《忆江南》。

跟春晚版《只此青绿》改编自由周莉亚、韩真导演的东方演艺集团同名爆款舞剧不同,集结了多方创作力量和多位表演艺术家的《忆江南》则是为央视春晚量身定制的节目。虽然《忆江南》被安排在了除夕夜零点后才播出,但因为其新颖的表现形式、深厚的文化底蕴,艺术家们的精彩演绎,得到大家一致好评,大年初一迅速刷屏,冲上热搜,被誉为“唱念俱佳、赏心悦目的春晚清流”。就连《只此青绿》的编导周莉亚也惺惺相惜道:“这个节目我好喜欢。”

台前

借名画表现“两岸一体”美好生活

《富春山居图》是“元季四大家”之冠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历经数年才告完成,全卷笔墨纷披,林峦浑秀,描绘了浙江富春江畔的美丽山水风光,是中国水墨山水的扛鼎之作。2022 年春节联欢晚会特意以此作为核心创意元素,打破常规化电视节目制作方式,联合春晚导演团队、中央美术学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等众多一流团队和优秀艺术家,运用电影级拍摄、特效等多种高科技手段,通过舞者的视角逐步“遇见”画中人,并巧妙融入古诗词等元素,形成了一部创意之作《忆江南》。

由于《富春山居图》这幅名画如今一部分保存在浙江省博物馆,另一部分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因此《忆江南》一开始就把大家引入画中江南的这群身着青绿色服装、撑着油纸伞出场的舞者,分别来自浙江歌舞剧院、浙江音乐学院舞蹈学院、杭州歌剧舞剧院。接着,在缓缓展开、从平面变成立体的《富春山居图》画卷中分别扮演渔、樵、耕、读的八位表演艺术家则来自大陆和台湾两地。最先出场的冯远征饰演的行者朗诵了唐代吴融的《富春》;丁志诚饰演的挑担樵夫诵读了唐代崔涂的《樵者》;阿云嘎、蔡程昱、郑棋元和台湾歌手杨宗纬扮演的四位“渔父”,演唱了经过谱曲的陆游的《鹊桥仙》,濮存昕扮演的读书人吟诵了苏轼的《行香子·过七里濑》;台湾演员李立群则诵读了元代周巽的《钓台》。各具特色的表演,营造出超然的山水之境,让观众沉浸在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境之中;也以艺术化的方式诠释出“两岸文化一体”、国泰民安的山河之美、中华之美。

幕后

最大难度是动态还原《富春山居图》

记者了解到,北京人艺导演唐烨带领北京人艺艺术家从2021年12月初就开始全程参与了《忆江南》的创作和拍摄。除了前期的音乐、服装、造型、道具等方面的沟通,还邀请专家结合《富春山居图》为《忆江南》选定诗词。最先定下的是濮存昕吟诵的苏轼《行香子·过七里濑》,这是所有诗词中被认为与《富春山居图》契合度最高的作品。为了串联诗词和演唱,让两种艺术形式的衔接不突兀,形成“你来唱我来喝”的效果,濮存昕饰演的吟诵者成为诗歌与演唱之间的过渡。当时正在参加“文代会”的濮存昕,百忙之中还采用多种方式吟诵了多个版本供创作团队遴选,令大家非常感动。

《忆江南》节目最大的难度是动态还原《富春山居图》。为此,春晚节目组特邀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担任《忆江南》的策划;春晚副总导演田梅带领节目组多次到美院与艺术家们深入探讨交流调研;整个创作团队根据场景划分拆解图像元素,准备材料工具,试验部分样稿,创作过程历时一个月,才将节目中出现的山水场景、物象元素的手绘工作悉数完成。

其中5位国画艺术家将《富春山居图》拆分成了接近150个国画元素,将原本只有两三笔墨的元素精细化为两平尺到四平尺的绘画图像,每个元素的手绘都保证了每一处景别的山石水木均为不同,在保留黄公望画风的神韵基础上力求精致化还原。央美的艺术家们感叹道:“这些元素都可以出一本国画教材了!”后期制作又把所有的国画元素,经过三维的建模与还原,组成了一幅从未有人做过的三维动态立体版《富春山居图》,最终形成“人在画中,画随景动”的美妙效果。

节目音乐创作部分,主旋律使用的是著名作曲家陈其钢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礼乐篇章所作的《春江花月夜》。在此基础上,刘卓又编写了歌手演唱的部分,并重新进行编曲。节目中出现的文字,也皆由篆刻书法家雕刻拓印而成。整个作品可谓处处用心讲究,用创意的方式展现东方美学,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诗意之美,也因此得到观众由衷的赞美与喜爱。


编辑:金力维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