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 | 开幕式艳惊四座的服装是如何设计而成的?你最爱哪款?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 记者 陈施君

2022-02-06 15:29 语音播报

热点

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开幕式上,洋溢冰雪风情又充满中国特色的服装造型艳惊四座,吸引了世界目光。鲜为人知的是,这些服装造型的设计来自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一家工作室。记者在台湖镇双益发园区专访冬奥会开幕式造型总监陈敏正、服装总监秦浩天及他们的创作团队。请他们揭秘开幕式背后的故事。

陈敏正,冬奥会总导演张艺谋的“御用”造型设计总监,两人合作过《狙击手》、《悬崖之上》、《影》、《图兰朵》等多部作品,陈敏正还曾担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首席造型设计,是参与过“双奥”的元老级总监。2001年起,陈敏正在通州区大稿艺术区设立工作室,2021年起将工作室迁至台湖演艺小镇。

秦浩天,中国电影美术学会化妆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曾参与《甄嬛传》、《影》、《狙击手》等影视作品制作,参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造型设计,任本次冬奥会开幕式服装总监。

虎头帽“一炮走红”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引导员们头上戴的虎头帽一夜间红遍大江南北,成了人们热议的焦点。虎头帽一共有14款,活灵活现的造型、蓝白配色的小耳朵、萌萌的表情,十分吸睛。网络上,人们对于别致的虎头帽不吝赞美之词,纷纷“求同款”。

“这些虎头帽的视觉元素是我们从河北民间寻来的灵感,都经过民俗专家的考证,也充分尊重版权。”陈敏正介绍。2019年6月,陈敏正接到张艺谋的邀请,担任冬奥会开幕式的造型总监。随后,他通过严苛选拔,从40多名国内设计师中选出3名设计师,与工作室的青年设计师一起组成设计团队。“冬奥会主题是冬,开幕时刚刚迎来农历虎年,当天又恰逢立春,这些元素放在一起是很有故事的。”陈敏正说。

为了在服装造型中凸显中国味道,陈敏正、秦浩天带领团队远赴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寻访请教民间艺人。他们在素有“中国剪纸之乡”之称的蔚县找到了很多带有虎元素、冰雪元素、春节元素的剪纸,这些活灵活现又富有浓郁中国特色的剪纸,成为开幕式很多款服装及虎头帽的灵感来源。“让我们特别感动的是,民间艺人们听说是为冬奥会收集素材,都非常热情,毫无保留地把独门绝技展示出来,并表示无偿出让版权。要特别感谢任志国、孙清明、陈林、周利伟等民间剪纸艺术家。”谈及此事,陈敏正非常感动。

陈敏正说,最开始,导演的设想是想找遍全国所有省份的虎头元素,但遗憾的是,在寻访中发现很多民间剪纸艺术已经失传。最终,以河北蔚县剪纸为基础,设计师们自行画出图样,经过数次修改,在百余张设计图纸上选定了14款虎头帽。

说起虎头帽的设计,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在设计帽子的时候,张艺谋导演一直想找一款中国人自己的帽子,能够代表中国的帽子,但思来想去,在中国的服饰文化中,似乎缺少这么一种文化符号。最终我们把中国传统的虎头帽和礼帽进行融合,引导员戴的虎头帽设计为蓝白色调,突出冰雪特色,色调非常清新。”陈敏正说。

凸显“蓝白”冬奥元素

冰雪欢歌耀五环,“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会开幕式上,寓意冰雪的蓝、白两色,成了当仁不让的主角。蓝、白也成为服装造型方面的主打色。

而在此之前,设计团队还走了一段“弯路”。“最开始,我们在服装造型方面主打绿色基调,想突出春天的感觉,包括在服饰元素上,选择了燕子、柳枝等元素,后来历经了多轮讨论修改和自我否定。”陈敏正说。

最终,确定蓝白为服装造型的主基调,营造出纯净的冰雪世界。白色让人联想到皑皑白雪,而蓝色跟冰川的颜色相近,两者结合,既突出满满的清新感,同时又完美烘托冬奥会的冰雪氛围。

“这次的服装设计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以前的演出服大多是春秋服装,但这次大部分都是冬季服装,同时秉持节约、简约原则,服装精致、大气、稳重但并不昂贵。”陈敏正说。

开幕式中,引领各国运动员出场的引导员们一亮相,大气精致的着装便赢得了网友盛赞。这是一款中国旗袍样式的礼服,白蓝配色与冰雪的纯洁交相呼应,雪花图案由中国传统结艺编织而成,裙摆则是一幅中国山水画。“这套服装在现场非常出彩,我们在设计上前后改了十几个版本,工艺上精雕细琢,运用多种传统工艺,比如用刺绣和贴花在裙摆的设计上实现山水渐变。每一个细节都很用心。”陈敏正说。

参与这款服装设计的设计师刘妹婷回忆,仅仅是确定衣服上雪花的位置,就前后画了三四十稿。雪花是本次开幕式贯穿始终的一个元素,设计灵感来自“中国结”的图案,寓意团结吉祥。虽然雪花的造型早已确定,但要在礼服上呈现出最佳视觉效果,还要考虑大小、位置等诸多细节。“并不是图纸上画出来就完事儿了,比如中国结的线,缩太小了看不清,放太大了又会觉得粗,来来回回地调,直到实物看起来线条粗细合适才行。

裙摆设计也颇费了一番心思。“哪一块是蓝色,哪一块是白色,包括晕染的山纹虚实关系,导演都一个细节一个细节的抠。“起初我们设计的裙摆是云雾山水,导演觉得太具象了,他想要的是似像非像的效果,包括裙褶的排比方式都来回改了好多次,打了好几件样衣,最终才选出来现在的式样。”刘妹婷说。

开幕式上还有一个瞬间引发强烈反响。来自北师大实验小学未来科技城学校的朱德恩用小号吹响了《我和我的祖国》,悠扬的号声响彻夜空,动人的旋律直抵人心,现场的观众都情不自禁地一起哼唱。这位小号手身上的衣服主要由设计师高阳绘图。

“这个表演是非常原生态,非常纯净的,现场号声响起,让人热泪盈眶。所以在服装设计上,我们设计了一款白色的中山装,将现代元素和古典元素结合,没有多余的颜色和装饰,突出礼服的庄严干净。”设计师高阳说,为了确保服装造型呈现最佳效果,他还专门去见了这名小号手,根据他的吹奏动作修改衣服细节,“量身打造”,展现冬奥的青春朝气。

精诚团结的创作团队

虽然整个开幕式的服装数量不算太多,但是设计图却画了超过4000张。这一张张图纸的背后,是一支精诚团结的创作团队。陈鹏、刘妹婷、李重阳、丁洁、王逢陈、高阳,虽然个个年轻,却都是服装设计界小有名气的设计师。

手持白鸽的“剪纸风”造型羽绒服来自陈鹏的团队,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的年画娃娃形象;另外一套“青花蓝”主唱团队儿童的服装造型,由设计师丁洁设计,蓝白主色调取自青花瓷配色,在图案设计中融入了“中国结”等吉祥元素;设计师李重阳参与设计了标兵服装,各国运动员入场时,标兵在两侧夹道欢迎,这套白底红色花纹的服装也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头顶的渔夫帽上有鱼的剪纸图案,侧面有“福”字和“春”字的剪纸图案,浓郁的中国特色凸显了过年的喜庆吉祥;王逢陈设计的奥林匹克会旗护旗手服装很有新意,由艺术印花羽绒服外套和白色西服套装组合而成,以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为灵感,营造远近虚实的韵律感,万里江山的苍穹蓝与冰川白相得益彰。

服装总监秦浩天曾参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化妆造型,是一位年轻的设计师。他带领团队小伙伴们执行绘图设计。“14年间,我深度参与了两次奥运会的服装造型设计,何其有幸!”秦浩天说。

这次冬奥会服装造型工作,秦浩天用“招之即来,来则能战,战则能胜”形容这支团队。“设计虎头帽的时候,我们团队前后调了二三十种配色。设计每款衣服,样式都来回修改几十遍。每次修改任务都是急活,大家互相出谋划策一起改。改完之后,甭管是凌晨两点还是三点,立即发给陈敏正老师和张艺谋导演,他们几乎随时在线。经常是这边刚发过去,导演的电话马上就打过来了,指出对哪里比较满意,哪里还需要修改。他们敬业的工作态度让我们这些年轻人非常敬佩,更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设计师刘妹婷直言,自己在不断修改设计图案的过程中,曾经有很多个“崩溃”的瞬间。即使是样衣出来了,也不算是“终结版”,冬奥组委的领导和张艺谋导演一起,在鸟巢实地灯光下再看,最多的改了不下十几次。“白色又分为灰白、奶白、浅白等,鸟巢的地屏是五彩的,灯光一打出来色调就变了,怎么才能在镜头里把白色托出来?我们为此换了好几种方案。”刘妹婷说,第一次彩排后,设计团队在现场发现灯光打上去,地屏一反光,显得服装原本的白色有点“脏”,于是连夜改方案,调整了布料材质,最终实现了纯净的视觉效果。还有一件衣服原本略显橘红,但在鸟巢的灯光下,颜色变得不好看,设计师们把颜色改成深红,现场灯光一照,颜色就正了。

无数个不眠之夜,换来的是完美的呈现效果。冬奥会开幕式上,一款款造型考究、色彩清新、富有中国特色的服装成为当晚的一大亮点,出场便让人过目不忘。“我们很骄傲,我们的团队做到了,为呈现一台精彩、唯美、浪漫的开幕式,贡献了服装造型方面的力量,展现了中国的文化自信。”陈敏正说。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编辑:王琼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