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6 20:53
从写着“拔尖儿”“局气”等北京方言的红包到地道纯正的冰糖葫芦,从定格无数记忆的大北照相馆到让人流连忘返的方砖厂炸酱面,从近代北京第一幢综合性商业建筑“劝业场”到东风1957列车,都成为各家媒体镜头的焦点。
2月6日,正月初六下午,由2022北京新闻中心主办的“双奥之城新气象—2022中外媒体北京行”城市形象特色采访活动走进位于北京市王府井百货大楼地下二层的“京味”沉浸式消费体验空间——和平菓局,来自36家媒体的56名记者在最新潮的文化地标体验最传统的北京文化。
王府井是首都的金名片。作为有着数百年悠久历史的商业街,王府井大街堪称“金街”。改造前的王府井百货地下二层空间,是几乎没有顾客光顾的尾货打折区。2019年,“新中国第一店”王府井百货大楼引入的和平菓局是北京传统商业转型的标志性案例,刚一开张就成为北京网红打卡地,吸引了众多游客来到王府井大街探寻“老北京记忆”,打造了新消费场景的城市更新实践样本。
正月里,和平菓局年味浓浓。很多都是一家老小“组团”来逛,仿佛“穿越”回到了半个世纪前的北京城。
和平菓局的魅力首先在于让人欲罢不能的好味道。唐宋时期,点心也被称为“果子”,在老北京亦有“果局”这样的叫法。在结合传统工艺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和平菓局孵化出了菓局老北京点心、“燕京八景”系列的菓潮菓茶、“胡同把口”京潮粉面等新消费品牌,不断呈现更具新意的北京味道。
记者们穿行于装点着红灯笼的街巷之间,满满的新年“烟火气”扑面而来,传统北京文化的精髓与美好吸引大家纷纷拍照留念。“我们家过去有一台差不多大小的电视机,到现在我还记得小时候坐在电视机前看动画片的画面。”一位记者站在“胡同”里感叹。不远处,劝业场商铺柜台里装满了“无花果”“跳跳糖”“话梅丹”,这是80后、90后的童年记忆。
一位来自湖北的记者对和平菓局里的东风1957列车格外关注。他拿着手机直播,记录下绿皮火车里的摆设和列车员的播报声。记者们走进具有鲜明老北京元素的胡同,看着斜靠在路边的二八自行车、墙上挂成一排的鸟笼、家家户户门前的信报箱,感叹北京变迁。
除了场景设置,和平菓局还“卧虎藏龙”,书法篆刻、吹糖人儿、棕编、皮影等传统艺术的手艺人各个“身怀绝技”,其间还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棕编艺术传人张存生仅用了不到1分钟的时间,就将棕叶编成了一只黄中带青、灵动朴实的小蚂蚱,引来不少记者驻足远观。
在“糖人孔”第六代传人孔路军的手中,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糖稀可以变化为万千形态,一根长长的糖管子送到嘴边,小老鼠、小鸡、小狗等各式憨态可掬的小动物很快成型,煞是可爱。此外,历史悠久又“接地气”的传统艺术皮影戏,极富美感的中国书法,以石材为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的中国篆刻等诸多非遗技艺,也都让观者目不暇接、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