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9 17:15
随着谷爱凌和苏翊鸣在北京冬奥会上摘金夺银,使得单、双板滑雪坡面技巧和跳台项目受到国人前所未有的关注,很多“滑雪发烧友”们更是兴奋不已。
今天上午单板滑雪女子U型场地技巧资格赛开赛,中国队蔡雪桐、刘佳宇和邱冷分别以第三、第七、第十二名成功晋级决赛。
此外,2月13日上午,自由式滑雪女子坡面障碍技巧资格赛开赛,谷爱凌将参赛,决赛在2月14日进行。2月14日下午,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资格赛开赛, 苏翊鸣将出场,决赛在2月15日进行。
坡面障碍技巧、大跳台、U型槽这三个项目,选手都要腾空转体或空翻,动作有一定相似性。并且通常各个雪场都会为这三个项目辟出专门区域,比如密云南山雪场的“麦罗单板公园”。所以滑雪发烧友习惯把这三个项目统称为“公园项目”。
对于并不熟悉这些项目的人,如何欣赏比赛,如何判断选手动作优劣呢?记者给您简单介绍一下——
运动员一套动作如何获得高分?
首先是完成度。评分依据包括起跳方向、空中姿态、是否抓板、动作交代是否清晰、落地后手是否触地或站立不稳等。
昨天谷爱凌夺冠的决赛第三跳,可以说明完成度比难度更重要,苔丝·勒德在谷爱凌后出场,她第三跳挑战了1800度转体,但从直播画面可看到,她起跳时略有瑕疵,落地不稳单脚站立,虽然难度高于谷爱凌,但只得到73.50分。
其次是难度。转体周数越多越容易得高分,坡面障碍技巧项目还要考量在道具上的持续时长、道具上法下法等。维持在道具上时间越长,上下法越复杂得分越高。
跳台动作则是反脚起跳、转体更多、加入空翻、抓板种类更丰富的动作得分就更高。
单板滑雪有正反脚之分,选手出场时会有正反脚的说明。图中regular(常规)就是习惯左脚在前,goofy(高飞)就是习惯右脚在前,非习惯脚在前起跳得分更高。生活中多数人都是regular,您知道自己的习惯脚么?
双板则有正滑倒滑的区别,倒滑起跳视线受影响,难度高,得分也更高。此外,左右转体方向也不同,比如谷爱凌就是正滑右转更稳定。昨天的大跳台决赛第一跳,她就跳了最稳定的右转1440度,而把后两跳留给左转动作。
对大多数观众来说,数选手在空中的转体周数是件不容易的事,教您个小窍门:不管单双板,运动员起跳前先看清他是身体哪一面冲前,起跳后盯住转体,冲前那一面重复了几次就是几周。空翻动作也是如此。如果选手落地方向与起跳时相反,说明转体是以半周结束。
常见的整数周是3周1080、4周1440、5周1800度。半圈则是2.5周900、3.5周1260、4.5周1620、5.5周1980度。
如今选手转体的同时大都会加入得分更高的偏轴转体,称为:cork。如果运动员动作是转体1620+cork1080,并不是说他水平转体了四圈半后又偏轴空翻了三圈、总共七圈半!而是总共四圈半的转体中有三圈是偏轴完成。
如下图,运动员在空中自转轴不是垂直或水平于地面,而是倾斜的。
起跳后加入抓板动作也能加分,抓板种类更多、持续时间更长,得分更高。双板常见的抓板包括:Safety(安全抓板)、Japan(日式抓板)、Tail(抓雪板尾)等,单板则有:indy(后手抓前刃)、mute(前手抓前刃)、melon(前手抓后刃)、stalefish(后手抓后刃)等,这里就不展开介绍了,有兴趣的朋友可去了解相关知识。
然后是腾空高度。使用更大的道具跳跃、滞空时间越长得分会更高。此外,动作多样性、稳定性,完成得是否干净利落,这些都会影响选手得分。
最后是技术突破。如果运动员可以尝试之前没人做过的动作,更容易打动裁判给出高分,这也能鼓励选手勇于突破极限。
您明白了么?希望以上小知识能帮您更好地观赏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