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6 13:00
“感谢你们让这次赛事变得如此难忘。”日前,北京赛区巴士团队B2车队收到一封来自挪威奥委会的电子邮件,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车队周到服务的满意和赞赏。
“以运动员为中心”,这是中国申办冬奥会时对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言必信,行必果。开赛以来,堪称满分的服务保障,不仅成为北京冬奥会的一道亮丽风景,更为世界搭起了友谊的桥梁。“我爱你们”“所有志愿者都非常热情友善”“他们总是向我们挥手”……各个代表团的感谢信如雪片飞来,生动彰显了一届“更团结”的冬奥会。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奥林匹克运动是最直接,也是重要的平台。本届冬奥会上,多国运动员在亲身体验“美妙”雪道后,纷纷发声回击对“人造雪”的妖魔化报道;美国运动员阿伦·布隆克“现身说法”,以自己在冬奥村的体验,驳斥个别媒体对冬奥会的无端抹黑;首钢大跳台旁那些“疯狂的烟囱”,更是以酷炫的视觉呈现,向世界宣告着中国绿色发展的成果。
越接触越了解,越交流越团结。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中国什么样,只有真正交往了才知道;北京冬奥会什么样,只有真正参与了才知道。感谢奥林匹克,为各国人民提供了难得的交流、沟通和学习的机会;感谢奥林匹克,让我们看到冲突并不是多元文明相遇之后的必然结局。合作共享、一起向前,才是人类社会面对未来的应有姿态。
冬奥会终有落幕日,但人类追求团结、友谊、和平的梦想不会停歇。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这份“冬奥遗产”,世界应当倍加珍惜。
更多内容尽请关注冬奥会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