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让我们感觉像家人一样”
北京日报

2022-02-18 07:26


在延庆冬奥村中,俄罗斯奥委会选手和志愿者一起写春联。张一林摄

近日,牙买加滑雪运动员本杰明·亚历山大在网上晒出了最爱的冬奥礼物——一幅中国小朋友手绘的《短道速滑梦》。这是热情好客的北京为远道而来的运动员们准备的见面礼。

除了“顶流”冰墩墩,中国特色手工灯笼、对联,“伴手礼”中还有一份独一无二的画作——冬奥组委从全国征集了7500幅青少年绘画作品,作为新年礼物送给各代表团运动员。

笔触虽然青涩,却传递了真挚的友谊和对奥运的热爱。“非常感谢你的作品,我很喜欢。”按照画作上留的邮箱,本杰明回信请小朋友观看他2月13日的比赛。其他运动员在收到冬奥礼物时也毫不掩饰惊喜,“太友善了,你们让我们感觉像家人一样。”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东道主的热情,处处可见。

2月7日晚,延庆赛区“雪游龙”的检票口出现了3名“马大哈”——3位观众把门票遗落在了山下,焦急地向工作人员求助。

检票口的志愿者迅速与山下联系,山下落客区火速帮他们找到门票,与山上确认票务后,29名志愿者化身蓝色“信鸽”,以岗位点对点接力,一棒又一棒奔跑上山送票。10分钟,两公里外的门票成功传递到了山上,交到3名观众手中,让他们顺利进场观赛。

疫情让这届冬奥会格外不同寻常,冬奥村实行严格的闭环管理。在这种情况下,为各代表团提供宾至如归的温馨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

刚一开村,冬奥村的床“火”了,“带货”的就是一名名运动员。为保证运动员的睡眠质量,冬奥村的每张床都配有一个遥控器,可调成睡姿、坐姿等不同模式,给人体脊柱提供最佳支撑。美国雪橇选手萨默·布里彻入住第二天就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智能床”的视频,让冬奥村的床迅速走红网络。

逛商店、骑车、点麻辣烫……荷兰速滑名将尤塔·莱尔丹晒出的冬奥村生活,获得十余万的点赞。芬兰冰球运动员彼得拉·涅米宁展示了令她爱不释手的冰墩墩抱枕,小巧的枕头只要拉开拉链,瞬间能展开成一米长的毯子,可爱又实用,她和队友披着毯子,在镜头前又笑又跳。

2月13日,虎年初雪如约而至。北京冬奥村东区6号楼楼长侯雪梅和同事们早早等候在楼下,为出行的运动员和随队官员送上贴心的关怀——暖宝宝。很多外国客人以前没听说过这个取暖神器,“这是一个新鲜东西,我要把它分享给运动员们。”一名法国奥委会官员又惊喜又兴奋。

瑞雪的降临也让延庆冬奥村居民服务中心的208套烘鞋架派上大用场。许多高山滑雪运动员比赛训练后都遇到雪具潮湿的问题,而烘鞋架两个小时就能帮他们烘干一双潮湿的雪鞋。

开村期间,居服中心就像个称职的“大管家”,提供所有村民生活起居相关服务,包括预订按摩室、供应理疗冰块、自助洗衣等,收到的感谢信也一封接一封,“Appreciate for your kind hospitality(感谢你的盛情款待)”“The staff is awesome!(工作人员太棒了!)”

正是因为切实感受到了“家”般的温暖,才有了运动员们由衷地喜悦分享。一个个暖心的小细节,让各代表团领略到了北京冬奥会的服务温度。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赵晨作为学生志愿者,每天在鸟巢见证运动员“在黄土地刷新成绩”;14年后的今天,他又是延庆冬奥村的工作人员,服务新闻媒体和持权转播商。当OBS工作人员来到室外混采区,看到赵晨和伙伴们并没有用“铁马”,而是用冰块搭建起冰长城软隔离,外国代表竖起大拇指,“这是我们看到所有场馆里最美的混采区。”

看似一个细节,其实背后是一种服务理念的传承与积淀。

经历了夏奥会的洗礼,奥运印记已深深融入北京服务的血脉中。即使相隔14年,始终未变的,是首都人民的热情周到;日新月异的,是北京服务的能力和水准。

“我们都拥有爱,来把所有门全都敞开。”正如歌曲《一起向未来》中所唱,在这座“双奥之城”里,“双奥人”向世界呈现一个温暖友善的北京。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