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年扎根民间,年近八旬的画家傅真忻在京展出50余幅作品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王广燕

2022-02-20 18:09

文娱

记录瑶族同胞喜迎新春的《正月里》,展现湘中苗寨传统民俗的《打泥坨》……2月20日,“湘情·乡韵——傅真忻绘画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一件件带着“泥土”味道的绘画,透露出一位年近八旬、长年扎根湖南民间基层的“土”画家对艺术的执着与赤诚。

1943年,傅真忻出生于湖南湘乡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在青年时代与湖南乡土民间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尤其深受滩头木版年画感染,数十年来投身于这方面的研究和创作。上世纪八十年代,他被选拔到湖南师范大学和西安美术学院进修深造,师从著名画家李习勤、刘文西教授,艺术创作开始进入新的境界。其作品融民族传统、民间艺术与现代造型意识为一体,形成色调艳丽热辣,形象稚拙朴实的风格。

此次展览展出了傅真忻吸收湖南滩头年画、湘楚艺术精华,反映湖湘历史沿革、风土人情,具有浓郁民族民间艺术个性的绘画精品50余幅,以及相关创作工具、文献资料等。其中,描绘苗寨打泥坨比赛的《打泥坨》曾获1993年荷兰首届国际版画双年展大奖,表现红军与少数民族群众之间军民鱼水情的《一九三五年这年冬》曾入选“全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美展”。

“我生而有幸,滋养于博大厚重的湖湘文化,结缘于隆回滩头这片神奇的土地。这里的秀美山水,成了我的生命之根;这里的传统版画,成了我的艺术之魂;这里勤劳质朴的人民,成了我创作生涯的源头活水。”傅真忻说道。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称赞傅真忻多年扎根基层,“他从民间来,到民间去,以艺术为人民服务。”展览将持续至3月2日。


编辑:袁云儿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