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4 16:52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着力解决北京“大城市病”,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近年来围绕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京津冀三地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格局正在形成,新的增长极也正在形成。
在国家以及京津冀三地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中,都非常强调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围绕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承接这一重点任务,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等重点地区的发展,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北京“一核”的辐射带动作用必须进一步增强,区域创新链、产业链必须进一步融合,基于京津冀三地发展定位、比较优势与发展基础的各具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必须加快形成。世界级城市群是指规模特别巨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密集区域之一,是至少有一个以上的特大城市和若干个大城市组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的城市群体。建设世界级城市群需要在京津冀区域分别打造以北京、天津、石家庄为中心城市的现代化都市圈,尤其是要发挥“一核”的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建设职住协同、功能互补、产业配套的首都现代化都市圈;需要推进环京周边地区职住协同,促进京津雄地区功能互补,增强周边节点城市产业配套,加强保定、唐山、张家口、承德、沧州等周边城市要素集聚,积极扩大北京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辐射带动,协同提升周边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北京市域内也需要在中心城区以外强化要素集聚,形成包括以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顺义、昌平、大兴、房山等平原新城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极。与此同时,加快构建环京三个产业协同发展圈层,即50公里左右的环京产研一体化圈层,100公里左右的京津雄产业功能互补圈层,150公里左右的保定、唐山、张家口、承德、沧州等节点城市产业配套圈层。
京津冀三地应努力优化区域现代产业分工体系,促进高质量的经济一体化发展,加快形成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围绕三地的比较优势与发展基础,北京、天津和河北应分别按照“知识型+服务型”、“加工型+服务型”和“资源型+加工型+服务型”的发展定位来构筑各自的现代产业体系。京津冀三地应继续完善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围绕产业合作的关键领域加强协同创新,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