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鞋、改衣、配钥匙……洗衣大师为何还要学这些技能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代丽丽 通讯员 代静然

2022-03-01 20:41 语音播报

城事

“叮铃铃……”急促的手机铃声惊醒了刚刚进入梦乡的任树成。

“任老师,今晚《伟大征程》带妆彩排,我们有300多套演出服淋了雨需要洗护,其中殷秀梅老师的礼服受损严重,需要您特别关照。”

任树成瞬间坐起来,一下就清醒了,手机屏幕上显示:6月26日23点56分。

挂了电话,铃声再次响起,“任老师,我是殷秀梅,我的礼服现已面目全非,明晚7点还有重要彩排,我急得不行。这件礼服面料是我一年前专门为这场演出定制的,关键是没有备用服装,务必请您多费心。”

作为荣昌耀华(e袋洗)任树成智能洗衣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负责人,任树成有着近30年的服装洗护修复经验,他多次参与国家重要活动的服装洗护保障。但这次,他忐忑不安起来。

2021年6月27日早上8点,一夜未眠的任树成来到工作室,盯着演出服沉思良久。深红色拖地长裙布满泥点儿,面料上丝绒散乱地倒着,淋过雨的粘合衬已然开胶,镶嵌的饰钻七零八落所剩不多,烫金工艺光泽度消失殆尽……灯光一打,惨不忍睹。

“干洗吧,泥点儿能洗掉。”

“不行,烫金工艺和饰钻不耐受,还是低温水洗吧。”

“也不好,粘合衬已经跟衣服分离了,水洗会让分离情况更糟糕,要不试试空气洗?”

……

工作室团队成员七嘴八舌。任树成心一横,决定按最保守的手工技艺去渍处理。

背面垫上白毛巾,泥点儿处点上去渍剂,用超声波去渍枪通过高频振动,在去渍剂物理作用下,泥点儿明显松动和扩散,再用野猪鬃去渍刷敲打,污渍在去渍台吸风的作用下被吸附走……9位技师同时上手,分工合作。

脱落的饰钻需要做填补修复。奔赴河北永清采买饰钻的人紧赶慢赶,终于在下午4点将饰钻送达。任树成紧急抽调了十几名技师补钻。

紧张的气氛一直笼罩着这间工作室,团队成员一刻都不敢松懈。

当晚6点整,礼服清洗干净、补钻环节完毕。熨烫、整理、打包,衣服送到时,刚好赶上即将开始的重要彩排。

11小时完成礼服的完美修复,任树成长舒了一口气。

早在20世纪90年代,任树成就在荣昌公司学习皮衣整饰技术了,并且是1997年意大利皮革专家在中国招收的首批学员。皮革化料、服饰养护、服装翻新染色、衣服复染等等,他无一不通。2019年,北京市人力社保局正式批准的“任树成技能大师工作室”挂牌成立。任树成每天跟笔刷和颜料打着交道,在放大镜下进行着一笔一画的“精雕细琢”。“对每件衣服都像对待艺术品一样,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匠人精神吧。”

任树成发现,光有匠人精神是不够的,技能大师也要与时俱进。

2008年,荣昌成为奥运会洗衣服务商,任树成也因此担任北京奥运会洗衣服务团队技术组组长。当年的奥运会,礼仪小姐的5款旗袍礼服惊艳世界。这些旗袍面料娇贵、色泽鲜艳,有多处使用的是复合面料的工艺。当时正值盛夏,汗渍中的碳酸钙破坏了丝质面料的颜色色泽,清洗难度系数极大。任树成使用每秒震动2万次的超声波去渍枪进行清洗。“第一次因为一件青花瓷的礼服上黄渍要用超常规的方法去除,险些没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送回。”从那以后,公司成立了专门的技术组,前端人员接到衣服后立即上报小组,小组提前安排技师在工厂负责处理过程和品质时效,单独物流直达工厂等待洗好后送回,不敢有半点时间侥幸。

近年来,传统的洗衣行业也在向着现代化的方向迈进。在任树成的引领下,2020年,e袋洗产业互联网智能洗护工厂建立,一入厂就可以看到:在分拣台上方,一个高清mini球机能够自动抓取衣服的品牌、颜色、瑕疵等信息;配对的设备则可以根据衣服上的二维码,自动将同一用户的多件衣服集单合成到一起;整烫则是利用机器人模型进行由内而外的整体吹烫,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衣服的形体完整度;对于废汽和余热则用热能回收技术进行水和烘干环节的热能回用,实现了生产的高效节能环保。

“洗衣、洗鞋只是生活服务业的一个很小的方面,而市民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任树成还学习了修鞋、改衣、配钥匙等相关居民生活服务的技能。用他的话来说,这是“综合拓宽各方技能,顺应企业和行业发展的需要,提前探索洗染手艺人的边界技能,做对社会有价值的技能大师。”


编辑:蔡文清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