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残奥会赛场|刘思彤:享受比赛带来的所有精彩
冬残奥会会刊 | 记者 王寅浩

2022-03-02 16:11 语音播报

冬奥会刊

四年前,当刘思彤一个人站上平昌冬残奥会高山滑雪的赛场上时,历史已经创造——她是首个参加冬残奥会高山滑雪比赛的中国运动员。

四年后的北京冬残奥会,刘思彤不仅希望能在赛场上展现个人风采、为国争得荣誉,也希望用冬残奥会的影响力,鼓励更多残疾人在运动中找到自信。

3月1日上午,小海陀山上刮起大风,受到天气影响,不少运动员在训练中出现了失误。

“我也摔了一跤,不过没事。”刘思彤说,“大风天气增加了滑行的难度,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

按照赛程安排,冬残奥会高山滑雪滑降项目比赛将于3月5日进行,“目前我的身体各方面状态还不错,接下来几天要抓住宝贵的训练时间,尽快适应赛道和天气,努力把状态调整到最好。”

刘思彤4岁时因车祸导致右腿截肢,剩下的左腿也弯曲变形,可她没有向命运屈服,14岁时成为一名运动员。游泳、轮椅竞速、手摇自行车,每次训练和比赛,她都全力以赴,付出比常人多几倍的艰辛,她希望用努力让自己发光。

刘思彤在2018年平昌冬残奥会比赛中。

“身上的残疾其实并不在身上,而是在大家的眼里——我身体有没有残疾取决于你怎么看我。”从2008年起,刘思彤先后共获得省级、国家级和国际比赛的奖牌20余枚,但是她最向往的还是参加奥运会。

“2008年奥运会,在咱们自己国家召开,我感觉当时每一个奥运健儿都是英雄。当时我有一种感觉,‘不是残疾了,就一定要在家里待着,你也可以有自己的作为,你也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所以,我就想尝试一下。”刘思彤说。

2016年,刘思彤在教练的建议下开始接触高山滑雪项目,刚开始训练,她吃了不少苦头,不知道摔倒受伤了多少次,可她从未想过放弃,在零基础接受雪上项目训练后不断自我加压、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

经过两年的刻苦训练,2018年,刘思彤首度出战平昌冬残奥会,填补了中国运动员在残奥高山滑雪项目上的参赛空白。

平昌冬残奥会上,刘思彤虽然没有取得奖牌,但是能够跟世界各国高手同台竞技,她从中看到了差距,也学到了很多。

更重要的是,刘思彤迎来了更多的同行者——在北京冬残奥会的赛场上,中国残奥高山滑雪队将有22名运动员参赛。

“这次能代表中国来参加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我很高兴也很自豪,希望自己能够享受这场比赛带给我的所有精彩。”刘思彤说,近年来中国残疾人事业不断发展和进步,无障碍设施越来越普及,残疾人能够拥有平等的教育、就业机会。而她所有的努力,就是希望带动更多残疾朋友主动融入社会,活出精彩人生。

视觉中国 供图

更多内容尽请关注冬残奥会会刊

冰雪奥缘

编辑:康典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