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融法院成立一周年:收案6275件,累计标的额2193亿元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张蕾

2022-03-23 11:50 语音播报

城事

3月23日,北京金融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该院成立一周年工作情况。截至3月18日北京金融法院建院满一周年,收案6275件,其中民事案件4476件,行政案件411件,执行案件986件,其他案件402件,累计标的额2193亿元。

在北京金融法院受理的案件中,新类型金融纠纷比较集中,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占比较高,其中不乏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首例”案件。如蓝石资产与兴业银行等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系《证券法》修订以来,全国首例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众投资者诉乐视网、贾跃亭等22名被告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系北京法院受理的首例证券纠纷普通代表人诉讼案件。

北京金融法院副院长李艳红介绍,北京金融法院将提高办案质量、打造精品案件作为审判执行工作的重要导向,相继出台规则创设类案件管理、典型案例发布等系列制度规范,以审判树规则,以规则促治理。同时,高水平搭建金融审判智库平台,建立专家陪审员、专家咨询制度,充分发挥金融专家在新类型、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审判中的作用。

北京金融法院对照北京市委、上级法院关于金融审判体制机制创新的部署要求,梳理确定首批26项具体任务并全部落实到位,基本建立了符合金融审判规律的审判体系。在服务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建设方面,北京金融法院积极回应金融改革创新的司法需求,制定《若干举措》,依法支持“两区”建设任务中102项金融领域政策落实到位。在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后第一时间对相关案件进行分析预判,出台《若干意见》,为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在扎实做好审判执行工作的基础上,北京金融法院也在探索打造国家级金融法治协同平台,并助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近日,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金融司法大数据研究(北京)中心正式落户北京金融法院。

此外,为了让金融司法更加便民利民,北京金融法院建设了“一站式”金融多元解纷机制;开办“午间、夜间法庭”,满足特定人群的个性化诉讼需求;研发“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在线平台”,让广大中小投资者可以在线进行信息查询和权利登记;全面推进全流程无纸化办公办案,网上立案率85.7%,电子送达率91.86%,让智慧法院建设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

发布会上,北京金融法院还通报了10个典型案例,涵盖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多个领域,涉及内幕信息的认定、限制股东权利的行政强制措施、再保险的“共命运”原则、未依约强行平仓的差额补足责任等多个法律适用难点,具有较强的规则创设意义。


编辑:王琼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