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刚下课,太空实验“落地”了!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牛伟坤 和冠欣

2022-03-23 21:42 语音播报

城事

3月23日17时,北京市陈经纶中学保利分校高一学生刚刚听完“天宫课堂”第二课,物理老师刘鹤就推着瓶瓶罐罐上了讲台。“太空上能做的实验,我们在地面上也能做,要不要一起试试?”

话音刚落,学生们跃跃欲试。邀请一名学生上台后,刘鹤发出了实验指令:将裁剪下的普通塑料水瓶的上半截倒置,上方放入乒乓球后向瓶内倒水。

“大家注意看,乒乓球在水里浮起来了吗?”台下的学生瞪大眼睛,脖子伸长。“好像没有吧”“没有诶”……略带遗憾的讨论声起。

“那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小球浮起来呢?”刘鹤拿出一个小瓶盖,“同学们,见证奇迹的时刻开始了!”只见他边继续倒水,边缓缓盖上瓶盖,小球瞬间也悠悠地浮了起来。

“为什么在第一个实验中,小球在水里的浮力消失了呢?”刘鹤抛出问题,这时台上的学生已经理出了思路:“浮力是由物体上表面和下表面产生的压力差造成的,在第一个实验中,水从小球下方流走了,小球的下表面并没有产生力,所以也就没有浮力。”

“说得特别好!”台下响起一片掌声,刘鹤继续说道,“太空微重力的环境下也会产生浮力消失的现象,虽然现象相同,但是背后的实验原理是不一样的。”

有了这轮预热,课堂的气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刘鹤又拿出新的实验道具。

“实验很简单,我们邀请一名学生上台,向这个大杯子里倒水,倒得越多越好。”受邀的一名男生一路小跑上了讲台,在水到达杯口时谨慎地收了手。

“还能再添点儿吗?”在刘鹤的鼓励下,男生又试探地倒了几滴。“老师,不能再倒了,再倒就溢出来了。”

刘鹤适时引导:“现在你看到的水面时是什么形状的?”“是圆弧状!”“这种让液体表面积缩小的力就是液体的表面张力。刚刚‘天宫课堂’中液桥实验背后,也是表面张力在发挥作用。”直观的展示让抽象的物理概念简单易懂。

“天宫课堂将课本中我们很难模拟的实验进行了直观的演示,是一次特别好的教学实践。”刘鹤说,通过地面实验的补充,他希望能让孩子们对于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有更深入的理解。在他看来,“天宫课堂”也是对学生们科学梦想的重要启蒙。


编辑:匡峰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