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解读 | 复星医药:营利持续双增 创新促进增长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2-03-25 13:57 语音播报

产经新闻
进入
健康
看更多
+ 订阅

日前,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复星医药”)公布2021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复星医药实现营业收入390.05亿元,同比增长28.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7.35亿元,同比增长29.28%。

从业务板块来看,制药板块是复星医药最主要的营业收入版块,占总体业务的74.1%,2021年收入达到284.04亿元,同比增长32.1%;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版块营业收入59.38亿元,同比增长13.82%;医疗健康服务版块营业收入41.18亿元,同比增长29.82%。

创新产品上市驱动业绩增长

据Wind显示,2019年—2021年,复星医药连续三年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2019-2021年,其营收分别为285.85亿元、303.07亿元、390.05亿元,增幅分别为14.72%、6.02%、28.7%;净利润分别为32.22亿元、36.63亿元、47.35亿元,增幅分别为22.66%、10.27%、29.28%。

对于业绩增长的原因,公告显示,主要是因为报告期内复必泰、汉利康、汉曲优、苏可欣等新品和次新品的收入贡献以及海外子公司Gland Pharma和复锐医疗科技(Sisram)营业收入增长贡献所致。报告期内,包括复必泰、汉利康、汉曲优、苏可欣等在内的新品和次新品收入在制药业务中收入占比超过25%;复必泰(mRNA新冠疫苗)销售规模超过10亿元。

同时,公司整合效应逐步显现。本集团积极推进研发、供应链、生产及营销等体系和资源的整合,以提升协同效应及运营效率,促进业绩稳健增长。

全球化布局有望未来带来新增量

2021年,复星医药正在进一步加快医药国际化的脚步。数据显示,复星医药中国大陆地区2021年营业收入254.06亿元,同比增长14.86%,而中国大陆以外地区和其他国家营业收入135.99亿元,同比增长66.08%,占比达到34.86%。复星医药依托已有国际化生产水平和质量体系认证,加速国内产线海外质量体系认证,为国内制剂出海打下坚实基础。2022年1月及3月,复星医药产业先后获MPP许可生产并向全球约定区域的中低收入国家供应默沙东新冠口服药Molnupiravir及辉瑞新冠口服药奈玛特韦(Nirmatrelvir)的仿制药和奈玛特韦/利托那韦(Ritonavir)组合,许可生产范围包括原料药及成品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和不确定性,对于新冠的治疗需求持续存在。公司依托默沙东和辉瑞MPP授权,有望为公司带来新业绩增量。

同时,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支撑成长动力。报告期内,复星医药研发投入共计49.75亿元,同比增长24.28%;其中研发费用为38.34亿元,同比增加10.39亿元,增长37.17%。研发费用的增长,主要系报告期内加大对生物药和小分子创新药的研发投入,以及增加对创新孵化平台的投入所致。报告期内,复星医药共获得重组抗CD38全人单克隆抗体注射液等20个临床批件,申报注册了包括注射用人干扰素γ等14个产品。未来上述项目或逐步进入收获期,成为可期的增长点。

“今年,复星将迈入创业的第三十个年头。经过近三十年发展,复星已发展成为国内少数既具备全球化运营与投资能力,又积累了深厚科技与创新能力的企业。”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在2022年致股东信中提到,“站在三十年的发展门槛上,复星多数企业已度过了0-1的创业阶段,前方是未来1-N增长的无限愿景。”


编辑:陶冶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