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门前三包3+3” 打造城市管理新格局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王歧丰

2022-04-12 11:39 语音播报


实行“门前三包”规范管理后,坐落于石景山区的北京台湾街环境秩序持续改善,群众参与城市治理积极性不断提高。日前,由石景山区城市管理委、区城管执法局组织的“门前三包”规范管理工作,入选“人人动手、美化家园”冬奥城市环境建设公众参与典型案例。

据介绍,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冬奥会城市运行和环境建设管理工作要求,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广泛支持、参与冬奥城市环境建设,由北京冬奥会城市运行和环境建设管理指挥部办公室、首都环境建设办、首都文明办主办,北京日报社承办的“人人动手、美化家园”冬奥城市环境建设公众参与案例征集活动于2021年8月启动,近期落下帷幕,吸引全市多家单位参与报送案例。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石景山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牵引,以“门前三包”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作为提升环境卫生整体水平的突破口,积极引导公众、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积极主动参与城市治理,不断提高“门前三包”规范化管理水平,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据了解,“门前三包”规范管理工作启动后,石景山区城管委牵头,在北京台湾街组织沿街入户走访登记、基础信息采集,进一步摸清街面商户、餐饮单位、社会单位底数,明确责任主体和联系方式,建立“门前三包”基础台账。同时,健全信息更新机制,发现转租、商户责任主体变更、牌匾更换等情况,及时核实情况和录入信息,确保“门前三包”责任制工作落到实处。

此项规范管理工作,改变了原“门前三包”涵盖包卫生、包绿化和包秩序三项内容,提出“门前三包3+3”新内涵,即“包市容环境、包设施环境、包秩序环境和包公共安全、包环保排放、包垃圾分类”。在工作中创新网络管理模式,充分借鉴“互联网+二维码管理”经验做法,研发《石景山区“门前三包”规范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手段,按照“现场检查→扫描登录→记录信息→处置问题”工作流程,真正实现商户管理规范化、“门前三包”共治化、基础台账信息化、解决问题便捷化。

同时,坚持联合督导检查与常规执法检查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落实,促进“门前三包”规范管理工作稳步推进。石景山区城管委会同区城管执法监察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应急管理局等相关单位,强化宣传教育引导,发放《“门前三包”宣传手册》和《石景山区“门前三包3+3”责任区公示牌》,确保“门前三包”规范管理工作责任单位、责任人、责任范围、责任内容的“四落实”,进一步强化沿街经营商户“门前三包”责任意识。

实行“门前三包”规范管理后,北京台湾街环境秩序持续改善,群众的生活满意度有效提升。通过大力推进“门前三包”信息化建设,将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手段引入门前三包规范管理。暴露垃圾、乱堆乱放等问题能够随手处理,设施破损等问题则通过小巷管家app流转至区融合平台,再派发至相关单位进行后续处理。群众参与城市治理积极性更高,沿街经营商户“门前三包”责任意识得到强化,激发了小巷管家、老街坊等志愿者主人翁意识。

石景山区城管委供图

人人动手 美化家园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