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2 10:22
近日,1.2万尾鱼苗从北运河北关拦河闸下游的钓鱼平台,被投放进北运河。它们将在副中心“安家”,并承担起“养水卫士”的重要职责。
春和日暖,正是北京本土鱼类生长的黄金时期。北运河管理处工作人员将运输袋贴近水面,顺着风向,把鱼苗轻缓地放入水中。“这种操作是增殖放流的标准技术规程,能够减少机械性损伤,提高鱼苗成活率。”北运河管理处生态科负责人王子龙介绍,此次增殖放流投放的主要鱼种是鲢鱼、鳙鱼、鲫鱼,“被投放的鱼苗依靠闸坝控制作用,被控制在水体上层,不会顺水游走,可以说是在副中心‘安了家’。”
水草分组种植
此次增殖放流的技术顾问、市水科学院流域生态环境研究所李垒介绍,鲢、鳙、鲫均属于北京本土鱼类,主要以浮游生物、悬浮有机颗粒为食,比如生物残体、杂草碎屑等。而这些恰恰是造成水体有机污染的来源之一,会消耗水体中的氧气,增加水体浑浊度,影响水体质量和景观。
增殖放流,是以生态方法解决水生态问题的一种常见手段。“所谓‘增殖’就是增加繁殖,‘放流’就是投放生物。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水体生病了,靠自愈需要的时间很长,所以就通过人工干预、投放水生生物的手段,加快恢复。”李垒说。另一方面,鲢、鳙需要上千公里自然河道环境才能产卵,而目前北京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投放这些鱼种能够保证不会造成鱼群的无序繁殖,确保北运河水域生态环境安全。
增殖放流
记者了解到,市水科学院和北运河管理处近期开展的生境调查研究显示,北运河现有鱼类20余种,其中包括北京市地方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5种。虽然品种丰富,但数量欠缺。此次增殖放流主要是通过投放鲢、鳙、鲫等滤食性鱼类,增加鱼类种群数量,滤食水体中的浮游动物及浮游植物,以控制这些浮游动植物在水中过度生长,使水生态系统快速重构,促进河道水生态环境改善。
银鸥捕鱼
飞翔的白琵鹭
据了解,自2019年起,北运河管理处连续4年于春季4月或秋季10月在镜河、北运河城市段实施增殖放流,累计投放鱼苗超过4万尾。目前,北运河鱼群投放后成活率已优于相关技术要求,水质改善情况显著,初步实现了为运河生态环境修复赋能、保护流域生物多样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