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书香校园”建设有哪些成功经验?听听他们的分享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李俐

2022-04-26 20:01 语音播报

文娱

近年来,北京在“书香校园”建设过程中,始终以阅读为出发点,营造人文校园环境。4月25日,在“北京‘书香校园’全民阅读经验分享”活动上,众多教育工作者分享了他们的宝贵经验和成功案例。

活动现场,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强调,阅读力决定学习力:“要真正改善国民阅读状况,就要培养一代又一代爱读书、善读书的新型国民,这一任务,必然落到教育界特别是中小学教育系统,因为一个人要具有浓厚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较强的阅读能力,必须从中小学阶段培养起。”

北京市海淀区红英小学主任张杰利表示,学校自参与“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以来,逐渐在阅读教学中探索出“书评”这一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结合自身与现实生活寻找兴趣点,通过多种方法展开研究,最终得出关于某一主题的结论与收获,借助书评演讲活动展示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阅读质量,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发展。她说:“书评本身是一门艺术,有利于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思辨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红英小学开展的基于阅读的书评活动,不仅关注书面写作,也强调口头表达。”书评活动也成为学校的文化活动。

近年来,东直门中学从阅读资源、课程、活动等方面,在校园内形成浓郁的读书氛围,不断提升师生文化素养。东直门中学德育副校长李洪晶介绍,高二年级常梓宸同学凭借图书校对工作每学年志愿时长达600余小时,获得了东城区优秀中学生志愿者的光荣称号,并且被推荐参评北京市级优秀志愿者,以及东城榜样助人为乐奖。“校对的过程也是读书学习的过程,遇到专业的词汇,专业的术语,自己要先学会才能校对。”

从2007年开始,为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人文底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已举办15届读书文化节,参与师生超过几万人次。该校文化与传播学院团委书记杨旭伟表示:“‘北京阅读季·大学生读书节’把我们首都各个大学的阅读社团联合起来,为我们提供了开放的文化资源、共享的阅读推广平台,利用北京底蕴深厚、文化资源集聚的优势,邀请了众多专家学者、知名作家、媒体人、阅读推广人等走进高校,举办了很多文化讲座、阅读推广活动,为增强学生文化素养,丰富学生课外文化活动提供了很好的资源。”以读书文化节系列活动为依托,学校还成立了文心传承读书社,引领二外学子肩负起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外人文交流的使命担当。


编辑:金力维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