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7 17:31
未经许可将他人电影、电视剧等作品“切条”成短视频使用或传播;擅自上传使用他人歌曲录制的短视频并传播……据新华社报道,近年来随着短视频行业用户和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剪刀手”“搬运工”未经许可,擅自搬运、剪辑、传播,短视频侵权行为频发。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有关部门将持续加大短视频侵权打击力度,斩断侵权“黑手”。
这只侵权黑手有多大?几乎所有稍有影响、打分较高的长视频都逃不过它的魔爪,电视剧、电影、娱乐节目、纪录片……没有这只手不能剪的,没有什么不能剪短的。这只侵权的黑手到底剪出了多少短视频?据相关测算,播出的分段视频、短视频、盗版等的总时长,跟长视频行业的播出大概是一个数量级。名为短视频,单个也就几分钟,可加起来却一点都不短。《2020中国网络短视频版权监测报告》显示,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12426版权监测中心对原创短视频、国家版权局重点作品版权保护预警名单作品及重点影视综作品的片段进行监测,累计监测到3009.52万条疑似侵权短视频,涉及点击量高达2.72万亿次。
侵权短视频在短短几分钟内,把故事情节、精彩片段,甚至一些正在上映热播的内容讲出来,一定程度上节省了部分人的时间,满足了某种窥视感,自己也赚得盆满钵满。这也难免导致长视频平台的引流,导致付出10倍20倍成本斥巨资买来版权的长视频平台,很多时候处于盈利不足甚至亏损状态。更为严重的是,在版权得不到保护、主创人员的付出得不到尊重、艺术作品的价值被消解、无法得到稳定盈利的趋势下,不仅长视频市场自身难以为继,也必然导致艺术作品水准下滑。
一些长视频作品太水不是短视频侵权的借口,更不是可以放弃追责的理由;比原作更好的创意,更多人分享的初衷,也掩盖不了短视频“二次创作”和再传播的侵权性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斩断短视频侵权的黑手,既是对长视频创作制作传播者的保护,也有利于短视频行业自身的健康发展,让网友看到更多更好的作品。
短视频侵权人数多、数量大,内容不一、形式各异,而且分散在各个网络平台。这也是侵权短视频一直饱受诟病,却又越演越烈的直接原因。虽然来自人民法院的数据显示,涉短视频著作权案件收案数量逐年增加、增幅明显,但维权成本过高、警示效果不好,也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持续加大短视频侵权打击力度,展现了有关部门捍卫法律的态度。正如专家所说,在呼吁部分人住手、依法追究其责任的同时,也要让明知侵权却放任不管的网络平台付出连带责任。
拿起法律武器,让剪刀手们剪不断、剪不短,不是监管部门一家的事儿,也不是短期内就能彻底解决的事儿,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需要从长计议、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