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宣部到投身原子弹研究,他是钱三强点名要来的年轻人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张鹏 杨萌 孟紫薇 作者 孙昊

2022-04-28 11:36 语音播报

热点
进入
光影记忆
看更多
+ 订阅

几个男人在喝饮料描述已自动生成

这张照片拍摄于1951年,从法国归来的科学家钱三强受到了毛主席的热情接见。几年后,党中央决定发展我国核力量,钱三强成为了带头人。1956年,他专门找到中宣部副部长胡乔木,点名要一个年轻人参加原子弹的研制工作。这个年轻人是谁呢?

男人站在卡车旁边描述已自动生成

年轻时的何祚庥

他就是粒子物理、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何院士出生于1927年8月,如今虽已94岁高龄,但依然精神矍铄,神采奕奕,标志性的发型“倔强”地立着。在位于中关村的家中,何老先生接受了北京日报记者的专访。

人手里拿着书低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何祚庥接受北京日报记者专访

何老在专访中,回忆起了他在清华大学学习物理及与钱三强先生结识的故事。“1945年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扔了两颗原子弹,这对于中国的知识界是极大的震动。我那个时候已经进了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一看到这个情况,我觉得应该转念物理。于是1947年,我就考到了清华大学物理系。”

一群人站在一起合影的黑白照片描述已自动生成

1948年春,钱三强(右)回国前夕在巴黎与约里奥·居里夫妇合影雪地上的人的黑白照片描述已自动生成

1948年夏天,钱三强与妻子何泽慧抱着半岁的女儿乘船回国

何老先生回忆称,“1948年钱三强回国,在清华大学做了一个报告。听完报告后我对钱老师说‘你讲的三分裂和四分裂太重要了,我们也听不懂,但是跟你做学生还是很有兴趣的。’然后我就把我转学的经历和对原子弹的看法告诉了他。没有想到他是约里奥·居里的学生,就是希望回国推动中国原子弹研制的。”

人们在看台上的人在巴士旁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钱三强与何泽慧做三分裂和四分裂实验

在清华大学的短暂交流,何祚庥给钱三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51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的何祚庥毕业分配到中宣部,在科学技术处工作,和钱三强有了更多的交流。

人站在桌子上低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何祚庥在工作中

何老笑着说,“我跟钱三强的来往非常密切,他最关注的问题就是中国会不会搞原子弹,我说我哪知道啊,我们差太远了,但是我们都认为中国应该搞原子弹。”

图片包含 室内, 桌子, 人, 书描述已自动生成

何祚庥夫妻俩与同事在办公室内

何老先生告诉记者,“我们当时一共三个人,我一个,龚育之一个,还有一个叫罗劲柏。大家在中宣部副部长胡乔木的安排下,到近代物理研究所,就是钱三强的研究所进行调查研究,看中国有没有条件搞原子弹,我们在下面蹲了三个月,写出了一个很厚的报告。”

一群人站在一起合影的黑白照片描述已自动生成

1951年近代物理研究所全体人员

1955年1月15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扩大会议,提出了中国建立和发展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二机部成立后,需要招兵买马。钱三强就想起我了,据说是钱三强跑去跟胡乔木说,你把小何给我,胡乔木同意了。1956年年底,我就到了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何祚庥说。

黑板前的人描述已自动生成

从中宣部重返科学研究工作,何祚庥先后参与了我国氢弹和原子弹的研究,为氢弹的材料、原理和构型等难题的攻克打下重要基础。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第一代理论物理学家,何祚庥在“两弹一星”战略性国防科技项目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编辑:孟紫薇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