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9 08:49
编者按
3月初,市纪委监委部署2022年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监督工作,要求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做好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监督工作,紧盯责任落实、突出问题,强化政治监督;聚焦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分兵把守,守土尽责,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北京日报客户端“清风北京”频道开设专栏“监督护航促发展”,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报道。
海淀:找准政治监督着力点 全力护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清风北京讯 日前从海淀区纪委监委获悉,全区经济总量质量连续五年领跑全市,2021年海淀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500亿元,占全市24%;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向“万亿俱乐部”强势挺进……这些成绩的背后与区纪委监委强有力的监督保障密不可分。用区委书记于军的话说,“海淀9500亿元GDP的每一分钱的背后都有纪检监察干部的付出”。
区纪委监委主要领导带队,赴中科创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走访调研,协调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安可馨 摄
特别是今年以来,区纪委监委按照“督帮一体、管住管好”的总体思路,把上级要求与海淀实际、群众期盼相统一,找准工作契合点、着力点,聚焦“三新一高”“国之大者”履职尽责、积极作为,做深做实政治监督,以有力有效监督推动中央、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在海淀区落地见效。
区纪委监委检查组在区政务服务中心实地查访干部作风情况,监督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张郡轩 摄
加强对重点“事”的监督。区纪委监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党委中心工作在哪里、监督工作跟进到哪里,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党风廉政建设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通过项目化推进、清单化管理、全覆盖监督,有效解决推进落实中的责任问题、作风问题。围绕新一届海淀区委“深耕中关村改革创新试验田、当好首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着力打造以首都发展为统领的现代化强区高品质海淀”奋斗目标,突出中关村科学城、“两区”“三平台”建设,突出北区集约发展、南区城市更新、三山五园地区品质提升,突出基层社会治理、群众生活品质和生态环境改善,以及疫情防控常态化、冬残奥会、全国两会和二十大安全保障等重点任务,跟进监督、全程监督、精准监督,确保各项政策落地、项目落实、投资见效,确保资金安全、干部廉洁。
加强对重点“领域”的监督。一是开展基层小钱小事小节小便宜小疏忽“五小问题”整治,以“四风”为切入口强化作风监督,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具体问题强化民生监督,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党员干部身上的“小问题”,以全面推进干部作风建设凝聚干事创业的强大正能量。二是认真开展开发区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严肃查处了蒋某某收受贿赂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并做好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打造良好营商环境。三是连续四年开展农村小微权力腐败问题专项整治,以农村集体土地房屋违规出租出借问题整治为突破口,共清理合同9930份,排查问题5056个,督促各镇收回欠缴租金1.4亿元,增加年租金1.6亿元。连续三年查处3起村干部骗取拆迁腾退款和房屋的职务犯罪案,立案15人,留置6人,处分7人,移送检察机关13人。当前,区纪委监委紧随海淀区2.8万名农民整建制农转非后城市化进程步伐,围绕征地腾退、“三资”管理深化监督,严防廉政风险。
加强改革创新和组织制度保障。一是在改革中关村科学城监督机制上下功夫,紧跟新一轮中关村科学城管理机构改革的新形势,强化调研监督,切实解决“小马拉大车”问题,提出合理化改革建议,得到市纪委领导的充分肯定。二是在深化派驻改革上下功夫,建立分片协作、联动办案、联合审理等7项室组联动制度,驻的“优势”、派“权威”得到有效发挥,19家派驻机构均实现立案“零突破”。三是在整合基层监督力量上下功夫,开展“万人行动计划”,将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党风政风监督员等6类人员分步整合,通过赋权明责、培训指导,切实把基层监督力量建起来、管起来、用起来。目前,海淀区共有监督力量10249人,91.34%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由纪检委员兼任。四是在加强科技监督上下功夫,依托海淀区“城市大脑”、公车使用管理平台、税务平台等高科技优势,分三期探索推进海淀区监督大数据系统建设,实现对人、事、权、物的全过程可追溯监督。截至目前,782名处级领导干部、25万余名党员和公职人员的廉政档案信息化系统已基本完成。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纪委监委安排部署,讲政治、明大势、强履职、抓落实,为建设高品质海淀、服务保障新时代首都发展贡献海淀纪检监察力量。”区纪委主要领导日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