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6 18:4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件大事,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计。”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总书记要求“要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教育引导年轻干部成为党和人民忠诚可靠的干部。”作为在组织培养关爱下成长起来的年轻领导干部,自己长期在乡镇工作,对基层年轻干部的成长成才高度关注,通过长期与他们亲身接触、深入交流,越来越深刻认识到,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设美丽乡村等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必须紧紧依靠基层年轻干部,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高度重视、努力培养好这个群体,坚持标准从高、要求从严,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管理监督,让基层年轻干部在大有可为的干事创业一线坚定信念、增长本领、砥砺前行,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接续奋进。
一、乡镇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的短板弱项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首都北京坚持以首善标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党和国家事业向基层延伸,基层治理能力实现新提升、产业升级提效迈上新水平、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在推动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全局、首都发展大局中,培养锻炼了一批能打硬仗的乡镇基层年轻干部队伍。但是受外部环境、主观认识、政策待遇等多重因素影响,乡镇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方面还是存一些短板弱项。
一是能力素质与基层需求不平衡。近年来,考录进入乡镇公务员和事业编的基本都是本科以上文凭,文化程度高、知识面广,有良好的理论基础,但是不少年轻干部出了“家门”进“校门”,毕业后又直接进入乡镇基层一线,经历磨砺较少,思想准备不充分,缺少在基层服务群众、解决棘手问题的经验,难以较快融入镇乡基层、适应各项工作,工作压力较大。
二是考核评价与个人期望有落差。虽然出台了乡镇干部考核和激励办法,但是有的规定较为原则,细化不够、操作性不强,干事创业实绩考核不够鲜明,绩效评价存在“吃大锅饭”现象,干部获得感不高。特别是对比身边同学朋友事业快速发展和镇乡基层工作“责大权小成长难”等现状,容易浮躁、急功近利,产生“没奔头”思想,出现“找捷径、寻跳板”的行为。
三是自我管理与纪律要求有差距。镇乡年轻干部处于事业、生活起步期,党性历练、社会阅历、基层锻炼相对不足,纪律法律知识相对欠缺,为人处事易冲动。特别是受纷繁复杂的乡镇基层社会影响,在社会交往、人情往来、自我约束方面容易放松,“八小时外”自我监督管理不足,有时候在错误思想的影响下,容易铤而走险、以身试法,产生廉政风险。
二、乡镇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的思考实践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朝着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迈进,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乡镇基层建设更离不开一批又一批优秀年轻干部接续奋斗,加强乡镇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必须把“严”的主基调贯彻基层一线年轻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做到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才能打造一支沉得住气、干得了事、创得了业的乡镇年轻干部队伍。
(一)在从严教育中筑牢思想防线,提升能力水平
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始终将年轻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引导他们在学深悟透中补钙培元、立根固本。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年轻干部教育培训的第一要务和培训课程,用好革命纪念馆、红色遗址、烈士陵园等教育基地开展现场体验教学,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让年轻干部在党史教育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二是加强理论业务培训。定期召开乡镇年轻干部读书班、座谈会,组织开展办公技能大比武,推动形成“比学赶超”浓厚氛围。定期开展专题培训,结合乡镇工作特点,有针对性的帮助年轻干部弥补业务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不断拓宽视野、增长才干,全面提升年轻干部的“八种本领”和“七项能力”。建立常态化“帮带制度”,充分发挥老同志的经验优势,开展“师徒结对”,实现以“老”带“新”、以“弱”带“强”,共同解决工作难题,提升工作能力。
三是加强干部实践锻炼。为年轻干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搭建良好平台,采取上派挂职、轮岗锻炼等形式,有计划、有步骤的安排年轻干部到基层党建、乡村振兴、招商引资、征地拆迁、信访维稳等急难险重岗位开展历练,选派优秀乡镇年轻干部到区直部门跟班学习,实现多岗位、多层次、多领域的实践锻炼,解决年轻干部刚刚出“校门”就进乡镇基层一线出现的能力、经验不足等问题,激发知重负重的担当、厚植心系群众的感情。
(二)在从严管理中激励干事创业,强化担当作为
一是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把考核作为选拔任用、激励约束的“先手棋”,聚焦基层一线年轻干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加强平时考核和日常了解,邀请基层群众参与评价,提高考核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做到考核结果与表彰奖励和干部选拔任用“双挂钩”,不搞平衡照顾,解决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问题,真正发挥考核“风向标”“指挥棒”作用,激励广大年轻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
二是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完善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与年轻干部谈心谈话制度,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做到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确保年轻干部健康成长。落实容错纠错机制,始终做到“三个区分开来”,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氛围,构建敢想敢干、敢闯敢试的环境,最大限度激发乡镇年轻干部的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干部选任端口前移。将基层一线工作实绩和群众满意度作为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直插项目现场、工作一线、田间地头、百姓家中,综合运用个别谈话、民意调查、舆情搜集、查阅资料等方式,全方面、多角度了解干部实绩,对敢干事、能成事的年轻干部及时提拔使用,对不谋事、不干事的果断进行调整,树立起“有为者有位,无为者失位”的鲜明导向,切实用好干部选任“指挥棒”。
(三)在从严监督中加强自我约束、筑牢廉洁底线
一是注重抓早抓小抓预防。动态关注年轻干部的朋友圈、生活圈、社交圈,及时跟进了解个人思想动态,定期开展座谈交流,督促规范“八小时外”活动。注重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咬耳扯袖”、“红脸出汗”,防止小毛病变成大问题。注重强化警示教育的作用,用好身边典型案例,督促年轻干部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注重拓宽监督渠道,充分发挥群众来信来访、举报电话、短信和网络举报等监督平台作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是突出重点对象、领域和时段。在监督管理对象上,把负责人、财、物等重要岗位一线年轻干部作为重点,经常关注、常敲警钟,督促规范行使权利。在监督管理领域上,把容易滋生“四风”问题领域作为重点,通过明察暗访、督查问责,严防隐形变异问题。在监督管理时间上,把逢年过节、班子换届、干部调整等时段作为重点,通过谈话提醒等方式,教育和提醒年轻干部防微杜渐、守住底线、不越雷池。
三是引导强化自我监督。深入开展纪律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培训班,教育引导年轻干部增强党纪法规意识。加强日常警示提醒,通过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等形式,引导年轻干部时刻自重自省,时刻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加强自我监督、自我管理,切实把外在约束变为内在自觉,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确保党和人民事业后继有人。
(作者为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北京市委党校第62期中青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