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博物馆,手纸我都想带回去……
央视网 视觉中国 | 作者 雷嚯嚯、子睿

2022-05-18 07:27 语音播报

热点

人有三急,

随手抓一卷卫生纸,

赶忙冲进卫生间,

幸好还有位置,

长舒一口气,

仔细看手里的卫生纸,

咋还印上题,成考卷了呢?

这可不是一般的卫生纸,

这是河南博物馆今年推出的文创产品

——“内卷历史”文创卷纸。

上面用环保油墨印刷着

文物图片及历史文化知识的趣味选择题,

使用者在“方便”的同时,

可以学习一些传统文化知识。

有网友调侃说:

“以后上厕所,不用带手机了”

一说到博物馆,

人们往往会想到

文物古迹,奇珍异宝,

历史厚重感扑面而来。

的确,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

方寸之间,一览千年。

让这所“大学校”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是博物馆发展的根本方向。

近年来,

我国文化消费蓬勃发展,

国家层面促进博物馆发展的法规纷纷出台,

我国各类博物馆

在展品、活动、教育、衍生品等方面的品质

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博物馆热”也持续升温。

根据国家文物局公布的数据,

我国博物馆年参观人次

从2012年的5.6亿

增长至2019年的12亿,

即使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仍有5.4亿人次参观了博物馆。

高品质博物馆更是受到热捧。

故宫博物院每日预约上限3万人,

在很多时段一票难求;

“网红”三星堆去年举办“博物馆奇妙夜”活动,

参观人数一度达景区最大承载量。

时代在变,

博物馆的发展面临新挑战。

如何让文物“活起来”、

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

考验着从业者的智慧。

随着我国稳步发展,

年轻人的文化自信被点燃,

“国风”、“国潮”、“国货”被追捧,

博物馆已不只是参观、学习的场所,

更是年轻人和历史互动、对话的平台。

博物馆文创产品,

恰好能将二者联结起来。

近年来,

各地博物馆把文化资源转化为创意资源,

让文物不在“高冷”,

让使用场景更贴近日常生活,

针对年轻人的文化追求和消费习惯,

推出了很多有创意、接地气的文化产品。

实现快速“出圈”↓↓↓

拿起“洛阳铲”,

铲开土堆,挖出宝物,扫去尘土,

青铜器、元宝、铜佛、

银牌等就展现在眼前,

在家就能挖文物,

“考古盲盒”让年轻人爱了。

各地博物馆推出的文创雪糕各具特色。

来看看国家博物馆的水准↓↓↓

“击鼓说唱俑”和“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雪糕

“不能说很像,只能说一模一样。”

文物古迹,

你“舔”过多少?

一言不合就斗图,

博物馆界也不例外。

有些藏品,就是天然的“表情包”

比如它们↓↓↓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

今年的主题为

“博物馆的力量”。

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

有百万年人类史、千年文明史,

传统文化闪耀着璀璨光芒。

我国各类博物馆应借助资源优势, 

结合自身特色打造亮点,

推出轻松、活泼且内涵的文创产品,

积极建设“网上博物馆”,

让广大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感受文化魅力,

把我国博物馆的力量充分释放出来,

让更多人对博物馆“上头”,

为中华文化骄傲。

你最爱去哪个博物馆?

你最喜欢的博物馆文创产品是什么?

壬寅年 四月十八

2022-05-18

国际博物馆日

博物馆文创产品,你最想要哪一种?

编辑:曾佳佳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