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6 15:02
截至6月3日,北京公交票务升级测试已覆盖321座地铁车站、536条公交线路,乘客刷卡(码)就可自动核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结果。
轻轻一刷,就能实现健康状态自动核验。短短半个多月的时间,公共交通票务系统升级测试从无到有。为了实现“一个动作、无感过闸”的目标,一卡通技术人员24小时监测业务动态,服务人员时刻关注着乘客的意见反馈,守护着市民安全、便捷、健康出行。
刷卡查验“两步合为一步”
5月1日,当大多数市民享受着劳动节小长假时,一卡通升级工作就已经悄然开始论证。
“这次升级工作,时间紧急,带给每个人的压力都很大。”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公司业务发展事业群资深经理许占富介绍,此前,一些外地城市启动了公交票务与健康码同步核验的工作,但大多只实现了刷码乘客“多码合一”或单一票卡的“卡码合一”,使用普通实体卡或者手机刷卡的乘客,还需要用手机出示健康信息。北京则在全国首创性提出了多种公共交通票卡全面关联乘客健康信息并在支付时自动完成核验的升级方案,同时打通地铁、公交全应用场景,让使用不同票卡的人都可以无感乘车。
看似只是增加一步健康核验的工作,但这样的改变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2001年,北京正式发行第一张市政交通一卡通。20多年的时间里,一卡通累计发行量超过1亿张。这1亿张一卡通中,既有最早以住建部标准发行的“北京一卡通”,又有以交通部标准发行的“互联互通卡”,还包括了手机NFC卡、一卡通手机SIM卡和可穿戴设备等多种类型的卡片。除了普通卡之外,还有养老助残、学生、残疾人服务卡等多种卡种。每一种卡都要逐一完成适配工作,不仅要绑定用户信息,还要保障升级过程中的用户隐私安全,工作量十分巨大。
接到任务后,一卡通公司188名来自各岗位的员工,加入到一卡通升级工作中。许占富和同事们从清早忙到深夜,不同卡种类,众多场景,开发团队逐一进行跟进,24小时监测业务动态,紧急扩容十余次,以应对突如其来的并发峰值。协调各个部门需求进行升级迭代。
最为艰难的是,升级工作在几乎是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刻完成的。根据疫情防控政策的要求,为了减少传播风险,参与升级的开发人员全部居家办公。一根网线,一台电脑,牵起了所有人的工作。“虽然大家都在家里办公,但忙起来连吃饭的时间都顾不上。”研发主管赵立华回忆,每天起床后就要面对着电脑屏幕,最忙的时候,一个上午开了5场线上会。需求评审、复盘总结、与客服联动,与公交和地铁等方面沟通协调……尽管身在家中,但工作一件没落下。每天的复盘会开完,往往已经到了凌晨两点。
倾听反馈意见迭代不停
5月17日开始,一卡通升级功能正式对公众开放。随着升级的进行,用户反馈声音不断涌来。一卡通96066客服热线全力冲在“升级”一线,临时应急增加50余个坐席,全天候、满负荷接待乘客各类咨询及服务需求,高峰日相关话务量达到7000余次。
“接到用户的反馈信息后,哪个地方需要修改完善,哪一方面需要做得更加完善,我们都会及时进行优化调整。”许占富说。
有的乘客打电话反映,自己的一卡通被别人绑定了;有的用户输入了错误的的卡号,到了乘车时发现验证不通过。为此,技术团队在后期在升级过程中,增加了卡片账户状态的验证程序,在乘客输入卡号之后,只有合法有效的账户才能绑定成功,降低了乘客因输错卡号导致绑定错误。随后,一卡通App还开放了解绑功能,帮助乘客快速解决绑卡中带来的难题。
有的乘客反映,自己的姓名中带有生僻字。一些少数民族乘客的姓名中带有间隔号,在绑定中显示姓名错误。“在最初的验证规则下,遇到这些特殊的情况,系统都会自动进行拦截,后来我们调整了拦截规则,解决了这一问题。”许占富介绍,在测试中发现,技术人员对字库进行了大量测试和迭代,甚至对每个生僻字都挨个尝试,最终,减少了拦截情况的发生。
有的用户反馈,北京一卡通App上的健康状态和北京健康宝不一样。为此,技术团队在App内增加了刷新时间和手动刷新按钮。如果发现自己的健康状态和健康宝显示的不一样,可以手动进行刷新。
“在一卡通升级过程中,市民最关心的是老年卡的升级。”许占富说介绍,原本,老年卡的升级工作也需要在北京一卡通App上完成。但许多老年人没有智能手机,一些老年人看不懂操作流程,有的老年人反馈,能不能到线下办理实名登记。最终,在相关部门的统筹指导与大力支持下,老年卡的升级有了新的解决方式。办理老年卡时在银行登记的数据传送到一卡通后台,老年卡终于实现了自动升级。“让数据多跑路”,老年卡升级的难题终于迎刃而解。
无感核验让出行更方便
根据相关行业标准,从卡片识别到完成健康状态验证,整个环节响应时长不应超过150毫秒。如果响应时间过长,将会增加乘客上下车或进站时的等待时间,早高峰期间甚至会出现排队和客流积压。
“刚开始测试的时候,我们采用的方案是乘客刷卡时,后台直接调用接口,获取用户的核酸信息。但由于接口的带宽有限,闸机的反应比较慢。”赵立华介绍,为了缩短响应时间,技术团队对接口进行了5轮压力测试,还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室测试验证。在测试前,测试人员利用夜间地铁收车的时间,奔赴地铁车站进行实际场景测试,保障系统稳定。
5月28日首车起,部分公交线路和地铁站开始试点票务升级工作。随着测试压力的慢慢增长,技术团队也为后台进行了优化。为健康数据建立起一套“缓存机制”:对于一周内乘车记录超过4次的活跃用户,后台利用每天凌晨2点到5点的低峰,自动拉取用户的最新状态,缓存到一卡通的本地数据库中。等到早高峰刷卡时,后台可以自动读取缓存,降低了健康宝接口的压力,同时也提升了闸机的响应速度。
在一卡通升级之后,虽然增加了一道核验的程序,刷卡的体验却与此前没有差异。“一个动作、无感过闸”,从刷卡到响起“嘀”的一声,一眨眼的工夫,就完成了一次数据在悄无声息中完成了一次与后台的核验。
截至6月4日,包括一卡通实体卡、手机NFC卡、乘车码、养老助残卡、民政一卡通等民政服务类卡片在内,共计办理一卡通升级服务885万张。
“以前的工作从没有这么大的压力,就像是在打一场硬仗,时刻不敢松劲儿。”尽管测试仍在平稳的运行当中,但赵立华和团队里的每一名成员,仍旧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功能上线才只是开端,接下来我们要把功能更完善一点。毕竟我们写的每一行代码,北京的老百姓都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