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6 18:36
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大幕开启,按照任务安排,今年将发射问天、梦天2个实验舱,为开展空间科学实验试验提供了更大的平台。
空间站的太空失重环境,为人类开展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依托中国空间站,神舟十四号乘组在轨期间,将展开24项航天医学实验。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 李莹辉:24个项目我们可以分成三类,一类就是从生理上更多认识失重环境和空间飞行对人的影响;第二类就是来看空间飞行对人能力的影响,研究人的能力变化特征;第三类,我们是从机制理论上去更多理解和认识,这个空间环境发生变化的机制,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这个机制是什么。
航天医学主要是以保障航天员健康生存和高效工作为目标,实验过程中,航天员既是研究者也是被研究者。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 李莹辉:我们也新增了在轨的体液采集,包括血液、尿液、唾液,这个对航天医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这个无创的,基于光学测量的,对于肌肉的测量,就可以作为将来肌萎缩评价的一个重要方法。比如说基于尿液中代谢产物的分析,我们就可以直接用于航天员健康的评价,这些分析的技术和方法能够服务于我们的健康保障。
由于人的个体差异,航天医学领域的研究需要积累不同性别、年龄、体质等不同特性的航天员样本,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6名航天员身体数据的采集也为后续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些技术和方法,这次已经在神舟十四号航天员的健康保障工作中得到应用。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 李莹辉:在天上的飞行,味觉是有一定的变化,那么我们根据这些实验的结果,在味觉的调整上也进行了更详细的设计。我们有盲盒、节日礼盒、任务激励盒,起到激励作用,产生对食物的愉悦感,来保障健康。穿戴式的穴位刺激服,可以通过穴位刺激,从心血管、骨骼和肌肉同步,基于穴位原理的刺激,达到减缓失重生理效应,这也是我们新上的一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