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2 22:46
周素林不清楚,自己的腿到底是什么时候被磨出血的,战疫期间的昼夜忙碌,倒让身体上的疼痛变得没那么明显了。
经历两次车祸,如今,周素林只能借着假肢行走,但就凭着这条假肢,他也走出了自己为民服务的坚定步伐。即使步履蹒跚,但他从未停下。
老周最近有点“任性”
今年54岁的周素林是光明街道金港家园社区居委会的一名协管员,老周是居民们对他的称呼。但大家一向认为亲切和蔼的老周,最近却有点不一样了,“任性”,成了大家对他的一致评价。
“为什么说任性呀,就是因为老周这人不听劝。”4月下旬,北京爆发新一轮疫情,金港家园社区也因为出现一例抗原试剂自测阳性人员进入封控状态。从社区封控开始,居委会工作人员便开始了超长作战,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老周在办公室坐不住了。
因为考虑到老周的身体原因,所以社区只给他安排了一些案头工作,但疫情发生后,老周忙完自己的手头工作,就开始“抢”活儿干,接听居民的诉求电话、上门给居家观察人员贴门磁、单元门上贴防疫通知、核酸检测现场拿着大喇叭维持秩序……不管别人怎么劝,他都不肯多歇会,“任性”的标签就是在这个时候贴在他身上的。
随着疫情的扩散蔓延,风险人员逐日增多,每一个居家观察的居民都需要第一时间贴门磁落实管控。知道这个工作不轻松,老周就“抢”了过来。每有需要贴门磁的任务,他一刻也不耽误,拿上门磁就往外走,“疫情耽误不得,大家都在争分夺秒地干,我不能拖了后腿。”
出现阳性病例的人员住在金汉绿港三区,二区和三区都属于金港家园社区,社区面积大、住户多,并且居委会设在小区外面,从居委会走到金汉绿港三区,一个来回就要上千米,而贴门磁需要每天来来回回跑上很多趟,所以这个工作对于周素林来说并不轻松。居委会到社区的这段路上,总能看到周素林弯腰扶着右腿休息,每天走上一万多步,他的右腿假肢接合处早已被磨出了血,但他一直咬牙坚持,缓一会儿就继续赶路,虽然步履蹒跚,但他从未停下。
是硬汉也是暖男
“小区封控那段时间,我们社区每个人都是日夜不停地在工作,很多女同志连续很多天睡在办公室里,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我再不多帮点多做点,我这心里都过意不去。”说起“任性”的理由,老周眼圈泛红。
归根结底,老周的“任性”是因为心细。因为心细,所以总考虑别人,而忽略了自己;因为心细,所以对待所有工作都十分用心、一丝不苟。
疫情期间,摸清人员底数是所有工作开展的基础,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周素林作为一个包楼网格员,也承担着人员信息统计的工作。“咱们家里有几口人?现在都住在这儿吗?有没有需要特殊照顾的人或者有没有什么特殊需求都跟我说,我都记着。”在统计人员信息的时候,周素林问得特别细,在他记录的人员信息统计表格里,整个楼栋每一户居民的姓名、年龄、疫苗接种情况、核酸检测情况等信息都记录齐全,甚至连哪一户有几只猫几只狗都记到了备注里。
社区被封,居民足不出户,难免会出现一些负面情绪,面对居民的诉求和疑问,周素林每次都耐心安抚,用心办好居民的每一个诉求,“以前每次去居委会,碰到周师傅和他说话,他都是带着笑,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在社区封控这段时间,更是给了我们很多帮助,要想评价他的话,那就是用心、热心、爱心。”社区居民解峰说道。
微光成炬老周成了“战疫符号”
和“老周”一样,忙碌在封控社区的还有很多奔忙的身影。疫情发生后,光明街道防疫专班第一时间来到现场调度指挥,青年党员突击队迅速下沉,从白昼到星辰,从日出到日落,街道机关干部、社区工作者、物业工作人员、公安干警等等都拧成了一股绳。
居民们也深受感召,无法出门的居民,安心宅家;可以下楼的居民,主动做好垃圾分类,还替楼里的老人将门口的垃圾分类打包好,送到指定点位。
提到周素林,光明街道金港家园社区书记崔秀敏总忍不住掉眼泪,“周哥每天拖着假肢走一万多步,到晚上收工的时候,假肢把他腿上的肉都磨破了,我看着特别地心疼。他无愧于这份职业,无愧于党员的身份,也无悔于对社区老百姓的那份热爱。老周是最棒的!”
老周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社区解封后,第一时间跑到社区报名参加志愿者的居民们身上,都能看到老周无惧、无畏、无私、无悔的影子,老周已然成为了社区的“战疫符号”。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周素林用摇晃的身躯、蹒跚的步伐牢牢地筑起了社区战疫“第一关”。他虽然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残疾人协管员,但却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高尚的情操。繁重的疫情防控工作,超负荷运转加上身体的病痛,这许多重担压在肩上,他排除万难、挺身坚守!不求回报只为付出的他,让每一位居民看到了责任与担当,感受到了温暖与力量!